首页 科普杂志 正文

法医学杂志 现实比电影更荒诞——《法医学杂志》案例分享

现实比电影更荒诞——《法医学杂志》案例分享

前两个月,我在网上下单了一本种草已久的冷门书,书名叫《疑案探秘——<法医学杂志>30年经典案例集萃与评析》。不到130块钱,就能买回这本2017年底出版、16开800页全彩印刷、一只手托着嫌沉、标价300元的精装书,绝对属于捡漏。

大概是小时候看多了《案件聚焦》、《今日说法》和《CSI》,长久以来我对刑侦和法医学的兴趣有增无减。大学里我还选修过华政的刑侦鉴定课程,老师在课上分享的真实案例和大尺度现场照片,成了我每周横跨松江大学城上课的动力。

这本《疑案探秘》就是我在淘宝搜《法医学杂志》时偶然发现的精选集,收录了30年内的经典案例和分析。虽然有很多专业概念和名词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一个外行人看得津津有味。

事实证明,现实往往比电影情节更残忍更荒诞。匆匆翻完一遍书之后,我想选几个记忆犹新的案件分享给大家。

全书一共设有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和毒物化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五大章,每章分设若干小节,并配有真实案例分析。

举个例子,当年火遍互联网的重庆红衣男孩事件,就收录于法医病理学-机械性窒息-特殊环境下窒息-性窒息章节中,书中具体描述为体位性性窒息死亡1例 。看完法医专家的讨论分析,再回头看网上的那些帖子,你就会发现很多耸人听闻的描述和推测都是无中生有,无稽之谈。

为避免不适,我手动打码

一心求死

人们经常讨论“求生欲”,却很少想到有些人为了寻死,能做到什么地步。

《疑案探秘》开卷便是一系列自杀案例。相比普通的自杀事件,下面这些案例中出现的自杀手法显得格外极端,如果不是一心求死的话,很难想象有人能下得了手。

使用牙刷 自杀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04年第20卷第2期

地点:广东,广州

某吸毒男性在监狱中将一根14cm的牙刷柄折断,随后插入自己舌根右侧下方的软组织处。牙刷柄逐渐下滑通过喉咙,再由静脉进入右心房并形成血栓,最终该男在5天之后口吐鲜血,死于急性循环衰竭。

这个案例最让人震惊的地方是当事人的冷静表现,在牙刷柄在身体里游走的5天时间里,这哥们就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参加监狱里的工作劳动,没人发现他正进行着一场长达数日的自杀。

“如此痛苦的自杀方式,在吸毒人员中并不罕见,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受毒品损害导致对痛苦的耐受性增强......这类人员在自杀时往往决心大且不择手段。” 这是法医专家对于本案的结论。事实上,有很多性质恶劣的凶手案都是出自吸毒人员之手,后文还会提到。

三种方式自杀法医学鉴定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07年第23卷第2期

地点:陕西,宝鸡

另一起手法不寻常的自杀案例:一日中午,44岁农村女性谢某被发现悬吊死于王某家中,炕上见附着血迹的老虎钳和剪刀各一把。据检验结果推断,死者先用老虎钳击打头部,又用剪刀刺戳胸部,均未能自杀成功,最后采取绳套自缢悬吊致死。

关于这个案例,我印象最深的是死者执着自杀的原因。书中记载死者谢某此前被同村组民王某殴打致伤,其家属因赔偿分歧将她抬至王某家中讨要说法。死者因为不能为亲属争取到期望的赔偿金额而自责不已,产生自杀倾向,最终特意选择到王某家中自杀。

受害者变成了亲属敛财的工具,在愧疚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真正逼死她的人,究竟是殴打她的王某,还是那些所谓的亲属?

自己捆绑手脚溺水自杀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2期

地点:广东,江门

一起教科书般的案例:看到双手双脚被绑的尸体,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他杀,但通过仔细勘查发现这是一起极其罕见的自捆手脚溺水自杀。法医给出的理由有:

1、解剖结果符合生前溺水死亡

2、捆绑手部的橡胶带仅环绕一圈,具有一定弹性,被捆后仍有一定活动度,经模拟实验可以独立完成捆绑

3、发现死者亲笔遗书佐证自杀

或许死者是担心求生本能挣扎,所以决定自捆手脚不留任何机会。我认为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证实了法医学的意义: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维护法律公平公正。

自寻死路

很多时候,导致死亡的原因仅仅是一次偶然的失误、一个错误的判断,或是一场危险的游戏。

盗窃过程中意外跪位卡死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05年第21卷第4期

地点:福建,厦门

某日在铁门处发现一具姿势诡异的青年男性尸体,尸体脸朝外侧躺,脖子卡在门框缝隙之间。根据现场勘查与尸检结果综合分析,死者为盗窃犯罪嫌疑人,在夜间拉卡铁索进入门内偷盗。事成之后准备撑开铁门从缝隙钻出,但由于其身高较高、门内空间狭窄,只能先把头伸出去。死者在情急之下移动颈部,在此过程中被铁门死死卡住,无法进退,很快就进入缺氧昏迷状态,在铁门和自重作用下窒息身亡。

估计这个小偷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一个大男人会被铁门活活夹死。

特殊性窒息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16年第31卷第6期

地点:浙江,海宁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某天,隔壁房间传出一股恶臭。你叫来警察和消防入室查看情况,发现邻居不见踪影,而恶臭竟来自于房间角落里的大保险柜。地板上是一滩黑色污物,恶臭的液体正不断从保险柜的缝隙里滴落流出......保险箱是关闭状态,打开之后发现死者裸体蜷缩于其中,尸体已经腐烂呈巨人观状。

显然,这是一起性窒息Play不当造成的意外死亡事故。调查发现,本案死者刘某患有性功能障碍,喜欢男扮女装,有受虐癖好。证人反映,刘某多次提起把自己关在保险箱内的经历,认为这种玩法更刺激。

死者在进行保险箱Play时发生意外,无法自行打开箱门。尽管他曾尝试将手臂伸入门缝,却依然无法自救。尸体姿态显示死者生前长时间处于屈曲体位,导致呼吸肌疲劳,引起窒息死亡。

性窒息本身就是高度危险的性活动,适当缺氧可以增加快感,也可以要了人的命。相比上吊Play,使用保险箱自我囚禁的玩法确实罕见,很难想象意外发生后,死者在那个狭小漆黑的环境里有多绝望。

磁悬浮列车交通事故死亡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1期

地点:上海

高铁火车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有很多,但被磁悬浮撞击身亡的事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网上也搜不到相关新闻,猜测是没有对外公开。

死者是轨道附近工地的民工,爬上高架闲玩,因为来不及躲避列车被气浪卷入,导致事故发生。配图较为惨烈,我打上了马赛克,请各位靠文字脑补一下吧。高速运行中的磁悬浮列车产生的冲撞击力足以使人体部位大面积组织挫灭,扭曲变形乃至肢体脱离。本案的死者遭撞击后被抛至50米外的马路上,分布广泛而凌乱,收集勘查难度较大。

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大概)和磁悬浮硬碰硬的男人,这位哥们的作死行为足以载入史册。

命运不公

如果说上面三个案例是当事人自己作死的话,下面这起意外就有点造化弄人的意味了。

活鱼致成人哽死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04年第20卷第2期

地点:福建,晋江

死者和同伴高高兴兴去水库捉鱼,在弯腰捉鱼的瞬间,一条小鱼正好从水里跳起,而死者也正好在张嘴呼吸——就是这么巧,这条8cm长的罗非鱼跳进了他的嘴里,顺势滑入咽喉......

同伴随后将其送往卫生院,可惜人在半路上就没了。解剖得到的死因是小鱼堵塞呼吸道导致机械性窒息。

据说因鲨鱼袭击而死亡的概率是800万分之一,那么被罗非鱼“攻击”导致的死亡率至少也有几千万分之一吧,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此乃时也,命也。

图源:fishthefly.co.za

惊弓之鸟

小说电影里经常出现人被活活吓死的情况,情节看似夸张,其实是有现实依据的。

惊吓致14岁男孩死亡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3期

地点:河北,石家庄

某日凌晨2:00多,14岁男孩孙某和姐姐路过邻村果园,被护园者发现。对方以为是来偷桃子的,就躲在树下准备吓他们一跳。护园者等两人走近后,掏出火柴枪打了一枪。姐弟俩听到响声,都吓得叫了出来,弟弟随后应声倒下,叫之不应。等到医生赶来检查时,心跳脉搏均已停止。

护园人用的是自行车链条做的火柴枪,枪管里除了火柴别无他物,而且是朝天开的枪,自然不会造成伤害。

法医解剖后发现孙某除了胸腺肥大外一切正常,考虑系突然受到外界强烈刺激,在应激状态下引起机体内环境絮乱,继而引发呼吸、心搏猝然停止而死亡。

网上找到的火柴枪照片

我曾经在某部小说或者电影里看到过原理相近的杀人手法,犯人在纸片上涂抹了化学药剂后丢在地上,患有心脏病受害人踩上去之后发出响声,引发心脏病身亡。只是我的记忆很模糊,实在找不到原片是哪部了,欢迎大佬在评论区告诉我。

恶灵附身

《法医学杂志》收录了很多恶性凶杀案件,其中不乏案情曲折离奇的例子。整本书里有两个案子带给我的冲击最大,其案发现场之血腥,犯罪行为之诡异,丝毫不亚于任何一部恐怖电影。凶手的所作所为,只能用恶灵附身来形容和解释了。

吸毒后杀人并食尸致机械性窒息死亡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12年第28卷第3期

地点:上海

这个充满Cult气息的标题背后,是一起发生在上海的真实案件。大概是因为案情过于猎奇,有很多人写过这起事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知乎读一读Moriarty K的专栏,我是他的忠实粉丝。

2012年某日,上海某小区出租房发生一起杀人案件,两死两伤。死者为一男一女,两人是男女朋友关系。

案发现场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两具尸体的状态:女性尸体全身多处创口,左胸和腹部各有一个20cm的大创口,腹腔完全暴露在外。死者的心脏被取出放在尸体旁边,子宫与两侧组织消失不见。经过检验,女性死者的死因是被锐器刺戳胸腹背部及四肢,伤及心肺肝等重要器官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左侧仰卧的那具男式姿势同样诡异:尸体的右手深深塞入嘴中,没至手腕,胸腹部与四肢也有大量创口。法医从男尸的咽喉部找到了消失的子宫,尸体食道里还存在少量碎肉样组织。这样一来死因就很明显了,他在食尸的过程中,被子宫组织堵塞呼吸道以至哽死。

这类常人无法理解的案情背后的原因大多与邪教或是毒品有关,本案就属于后者。两位死者都是吸毒人员,血液中均检验出甲基苯丙胺成分。据受伤目击者称,男性死者在杀害女性死者前,有过自残与饮血行为,精神状态显然异于常人。结合现场痕迹,法医对现场进行了重建:

男性死者在吸毒过程中产生幻觉,引发杀人冲动。杀害女友后,他打开死者胸腔及腹腔, 先后将死者心脏、子宫及附件取出,先在心尖部咬了一口,后又尝试性用刀具在自己身上刺戳了数下,最后用双手将子宫塞入口腔中,窒息身亡。

睡眠异常伴凶杀1例

摘自《法医学杂志》2008年第24卷第3期

地点:四川,成都

你相信鬼上身吗?翻完整本书,这是我觉得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一个案例,很多细节都可以与恐怖片媲美。

32岁的宁某是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工人,和自己的妻子、母亲、姐姐、女儿和侄女,共计六人共居一室。

那是非常普通的一天,21:00左右,宁某回家吃了碗泡面,和妻子聊了会天便上床休息了。凌晨时分,他突然从梦中惊醒,感觉家里的气氛很怪异、恐怖。脑子里有个声音在回荡,命令自己杀光家里所有人。宁某感到自己不能违抗这个声音,于是悄悄走到厨房取了菜刀,先到自己房间砍死了熟睡中的妻子,再砍中开门的母亲。姐姐闻声赶来,质问他要做什么,宁某坚持说所有人必须死。姐姐反复劝说无效,只求他给女儿和侄女留一条生路。

此时已经临近黎明,宁某感到心神不安,认为自己必须在天亮前完成“任务”,便答应姐姐不伤害两个孩子,随后挥刀将她和挣扎中的母亲砍死。随后宁某走向惊恐万分的侄女,让她不要再哭,换身干净的衣服上楼和自己女儿睡觉,还不忘叮嘱她明天上学好好读书。

做完这一切后,宁某把姐姐的尸体抱到自己床上,和妻子的尸体并排放置,自己则躺在两具尸体中间,倍感放松。他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是时候和家人在一起了,于是用刀割喉,又把手指伸进伤口扯出自己的喉管,昏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侄女向邻居求助后报案,宁某随机被送入医院急救,后脱离生命危险。

事后分析,宁某无心理、精神疾病史,无宗教信仰,无饮酒吸毒史。平日和家人邻居关系良好,夫妻和睦。案发前亦无明确人际矛盾或诱因,未饮酒或服药。平时偶尔做带有暴力色彩的梦,几年前曾有一次在梦中和人搏斗,还打醒了睡在旁边的妻子。

综合警方调查和笔录,认为宁某作案动机难以解释,作案时意识模糊,存在幻听和原发性妄想,符合病理性半醒状态的诊断,故认定犯罪嫌疑人宁某对本案无刑事责任能力。由于宁某属于罕见病例,缺少研究结论,不论是把他送往精神病院还是由亲属承担监督都是不现实的。宁某后续情况如何,移交何处,书中没有说明,只是强调不能排除他再次出现睡眠异常伴随暴力行为的可能性。

这起案件有两个骇人的地方,一是作案手段残忍冷血,竟能毫不犹豫地对至亲痛下杀手。从案情描述来看,虽然宁某当时处于半醒状态,精神不稳定,但他的行为和逻辑又十分清晰,坚决执行脑子里那个声音的命令,整个人仿佛魔怔一般不可理喻。

二是宁某的病情和动机始终是未解之谜。本案涉及的病理性半醒状态于1905年首次被报道,相关病例极少(本案为作者单位4000例案例中特例)。而宁某本人又无精神病史与其他诱因,事后意识、思维反应都与常人无异。

如果把人类现有的认知比作一个火把,对半醒状态的了解就像是未被照亮的黑暗角落。以这起案件为例,正因为我们对病发缘由知之甚少,才会感到格外恐怖和诡异。

篇幅原因,案例分享到这儿就结束了,书中还有很多值得一读的案例报道,感兴趣的话建议买一本看看。我从来没觉得看这类书是什么变态或者病态的表现,读《法医学杂志》真的能学到很多,让我知道人的肉体有多脆弱,人的内心有多复杂。研究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用本书序言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

30年来,《法医学杂志》汇集了多少法医的精彩故事、奇闻异谈,案例中作案工具的变化多端、死亡原因的纷乱复杂、因果关系的是非曲直、现场分析的拍案叫绝,有时甚至只能归结为可遇不可求的机缘巧合......案例是法医最好的老师,因为不可能会有两个案例完全一致。

推荐两个法医案例和死刑判决网站,助你了解生命脆弱与人性险恶

本号的老读者应该记得,我有段时间很喜欢研究法医案例,还推荐过一本很厚的法医案例精选集

可惜的是这类精选集出版得并不多,为了看更多案例,我还订过几本实体的法医学杂志期刊。

直到后来,我发现了《法医学杂志》的官网 ,可以免费下载近年阅读刊物上的所有内容。

www.fyxzz.cn

在首页点击过刊浏览,从1985年至今的每期刊物内容一览无遗。随便点进一期,就可以看到当期的专题、案例分析、案例报道和经验交流等等栏目。

我看得最多的就是案例报道,除了法医鉴定的结论,还会附上案情简介和现场勘验情况,信息比较全面。

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全彩pdf格式,支持下载到本地阅读。

案例涉及的范围很广,涵盖他杀自杀、性窒息、动物咬伤、中毒、交通事故等等领域,大家可以挑自己感兴趣的案例查阅。

在这些案例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光怪陆离的作案手法和意外事故,诸如:

妻子用百草枯兑水浸泡丈夫内裤,导致丈夫阴囊接触百草枯中毒身亡

男子用绳索将自己上半身反复缠绕8周后,下河游泳溺水身亡

因债务纠纷,男子被迫喝下200毫升汽车防冻液后身亡

一次雷击造成凉亭内3人同时死亡

看完这些案例,在感慨生活戏剧性的同时,相信你也会更加钦佩现代法医学的进步。

第二个网站是一个维基百科词条 ,名字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死刑犯列表。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华人民共和国死刑犯列表

我在几年前写过一篇关于游戏玩家如何变成死刑犯的文章,大部分内容都源自于人民法院的公开裁决信息。

沙市刘聪:从速通大神到死刑犯,一个游戏玩家的真实故事

这个百科条目就是把历年人民法院等官方机构公示的判决信息做了整理聚合,方便查阅。

点开最新的2024年处决列表,空白的页面里只有2条名单,其中一位还是00后,案发日期是2020年8月份。

这是一起典型的随机杀人,致死案件一栏简单描述了犯罪经过。

如果分别对比2023年和2013年的处决名单,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制度上的变迁。

2013年全年枪决121人,注射73人,注射死刑占比是38%

2023年全年枪决200人,注射124人,注射死刑占比是66%

可见十年时间里,采用注射执行的比例近乎翻倍,已经成为了主流。

细读条目,大部分犯罪事实都可以用穷凶极恶来形容,例如某张姓男子为了1500元财物殴打并杀害92岁和86岁老人;

某秦姓男子仅仅因为借手机被拒绝,将70岁老人打倒并连续猛击头部致死;

某长期无业女子因与父母争吵,网购刀具分布向父母捅刺180余刀和40余刀,致二人死亡。

可以说,凡是在死刑犯名单里的,要么是杀人手段极其残忍,要么是身负多条人命,或者以公斤为单位走私贩毒。皆为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之人。

公示信息的字数不多,信息量极大,冷静克制的叙述反而更让人胆寒。翻阅目录的时候我一直很好奇,他们在下手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犯罪之后的心态又是什么样?执行死刑之前会后悔吗?

如果你和我一样,日常也喜欢听淼叔或者没药花园解读案件,或者想以现实案件作为写作素材参考的话,那这个百科条目或许还挺适合你。

如果你不方便上维基百科,那么B站也有 CN枪决官 之类的UP搬运投稿相似的内容,以供阅读。

今天就简单分享2个网站给大家,去年一年更新得太少了,今年争取保证每个月都有更新,也感谢没有取关的朋友们的支持。

相关问答

为什么各种酒混在一起喝更容易醉?

这下大家明白为什么“深水炸弹”威力特别强了吧?在一份于2007年发表于《国际法医学杂志》的论文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中央兰开夏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出结...

什么是双等位基因标记

[回答]题名】武汉汉族8个Y染色体双等位基因标记遗传多态性【作者】黄代新王功跃杨庆恩【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武汉430030舟山...

为什么香槟无酒精但是喝了会晕?

这是因为,人体对于不同类型的酒,在摄入酒精的速度上有所区别。在一份于2007年发表于《国际法医学杂志》的论文中,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中央兰开夏大学的研究人...

生物期刊名缩写中的Rep是什么意思?EMBOJ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

[回答]reports

美国政府失职实锤:首例新冠死者被隐瞒76天!曝光后白宫强行封口!你如何评价?

导言美国疫情到底有多严重,目前已经100万确诊。而实际的数字绝对超过这个。可是美国还在隐瞒真实的情况,企图甩锅中国来达到转移焦点的目的。可是新的证据表明...

医学方面的论文在哪里可以发表..._医学检验职称_帮考网

医学类论文发表在SCI杂志上是比较好的,比如《CA-CANCERJCLIN》《NEWENGLJMED》《REVMODPHYS》《CHEMREV》等,国内的杂志一般是《中华....

山西医科大学的口腔专业怎样

山西医科大学概况山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19年,迄今已有87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时任山西省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创办的山西医学传习所。在旧中国动荡的岁...

请问律师我爸前一年前查出有肝癌转移医生说没事现在查说是晚...

参阅目前各种杂志对误诊病例的报道及对误诊所作的理论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几个相...在医疗纠纷案件中,结合法医学鉴定及尸体解剖结果证实,临床诊断的误诊者并非少...

【中国在世界上的世界之最?(关于历史)把题目改为中国的世界之...

[回答]中华之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期)我国最早的...

上海复旦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如何?- 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

[回答]2007年中国材料类专业排名2007年06月21日星期四19:05一、《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2007年第1期刊登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学研究所武书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