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普杂志 正文

滁州学院学报 一线老讲师惊觉:教学教改类核心期刊论文越来越难发表了!

一线老讲师惊觉:教学教改类核心期刊论文越来越难发表了!

一位老讲师,食品方向,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发了几篇,但是学校要求必须有教学教改相关的北核论文才行。教改的文章也写了一些,投稿快两年,一直没有被录用。

老师直呼,“现在的教学教改类核心论文越来越难发了! ”这不是一位老师的呐喊,而是成百上千位老师的心声。

为什么教学教改类

核心论文越来越难发?

教学教改论文的发表是教学工作者晋升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想要评更高的职称、有更好的福利待遇,肯定要多写、多发。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都在重视教学教改类核心论文的产出,主要表现在评职晋升必须有教改核心,否则达不到门槛。但实际上,核心论文不好发,教改类核心论文难度更是指数上升。

究其本因,教学核心论文难发主要在两个原因:

1.收教学论文的期刊太少。

可能有的作者要跳出来反驳,少吗?不少啊,教育类的核心那么多本,而且也都收录的有教学论文啊,这怎么说?

如果咱要就单篇单本期刊来说,确实有能收教学论文的核心期刊,也有作者能发教学的核心期刊,甚至这些人可能分布在我们身边。

但是从大形式上来看,太少!

教育类的核心期刊较少刊登教学教改论文。 高等教育方面的核心期刊大概有80本,分给教学论文的版面着实有限,大部分是刊登教育理论、高校治理等方面的文章,真正聚集到某学科教学的很少,多数期刊看到教学稿件就直接避开处理。而我们一般人写的教改论文,又是实实在在的教改,比如“xxx的教学改革路径研究”“xxx在某学科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咱就是说,谁人手里没有几篇“同题目”的论文呢?

这种同质化的选题太多了,多到烂大街,如果文章再写的一般些,凭什么被录用呢?!大家可以去知网下载一些核心教改论文,看看两者的差距就知道了。也不用看全文,看标题也能看出来孰优孰劣。以《黑龙江高教研究》为例,该刊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栏目中,采用的文章有:

由“体验式”到“验证式”:“新文科”背景下法学实验教学的模式优化

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导论》课程沉浸式“思政+智慧”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新工科建设驱动下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进路研究

ES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向:争议的阐释与启发

专业类的核心期刊基本不刊登教学教改论文。 理科核心期刊大多刊载的技术稿件,文科核心期刊也大多是论述类的文章,教学相关的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理工学科是普遍被认为很容易发核心期刊的,有实验有数据有真东西就行,但是理工老师如果被要求发教改核心,那就是有再多专业期刊,也难拯救破碎的自己。现在,相当一部分期刊已经注意到这一情况,开始逐步尝试对教学稿的收录,比如《应用化学》,这是化学领域的专业期刊,往期只有研究论文栏目,从24年3期也开始开设有“化学教学”相关的论文,可谓是一大创新。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刊物在这里应当被提及,该刊3期或者4期会定向征稿“教学研究专题”论文,专收教学教改类优秀论文,有感兴趣的可以去找找征文,这本期刊的方向还挺广的:数字媒体(艺术)、包装艺术、计算机、新工科、化学、物理等等。

综合类的核心期刊根本不刊登教学教改论文。 比如核心学报、xx社会科学一类,这些期刊相当于把一本期刊分成了若干版块,本身版面有限,分给各专业的版面就已经很少了,完全无法再顾及教学论文。

再次重申,以上为大环境大情况,不排除个别人能发出来教改核心。

图源:网络

2.教学论文普遍写的太差劲。

期刊较少收教学论文,那是我们干预不了的。但也确实有能收教学的期刊,为什么还是发不了呢?

相关需求多、竞争大,僧多粥少,比不过有资源的人。这是发核心期刊必须面临的问题,不管是教学论文,还是文学论文,都是这样的情况,故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

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论文本身的问题 ——

选题同质化严重。 “XX背景下YY课程教学改革ZZ”,“XX”可替换成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课改、双高建设、专业建设,“YY”可替换成化学、计算机、心理健康、思政,“ZZ”可替换成实践、初探、探索……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组合可以给出无数个题目,但是这些更像是普刊的选题,也确实是普刊的选题。更高级一些的,可以用xx方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从理论创新做切入提升文章的内涵。选题、标题过于模式化,让编辑一看就能大概判断出文章是不是我想要的选题。

太多人把教学论文写成自己的个人教学经验总结。 教学论文应该是针对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应对方案,探讨背后的规律。但是很多教学论文实际上是缺乏理性成分的,只是简单给出问题和经验,缺乏对其的深入思考。

剥离“教学”和“科研”。 一表现在学术规范上,用语不够客观、学术,基本的学术论文格式也不到位;二表现在具体教学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总结,没有把科研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教学教改类

核心论文应该怎么写?

谈教学教改,没有人比一线老师更有话语权。一线讲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改革构思,为什么论文依然写不出来发不出来?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做到“教研相长”呢?

小编不是研究论文写作的,专业的理论的深入的写作方法给不了大家,只能提供我的大方向。欢迎有经验的老师联系我(V:zzqklm003),给大家写作上的帮助,或者评论区直接给方法也行,互帮互助促进学术繁荣!

教研论文写作建议:

多看: 一线老师发核心,差的不是经验,而是学术写作的能力,无法用规范的学术话语、理论来撰写论文。针对这方面,我们可以阅读大量的核心期刊论文,学习核刊论文的切入点、方法、理论、论述等等,看的多了,自己也能获得一些新思路。

勤写: 大多数人刚开始写作,难免口语化,写成工作总结也不足为奇。哪怕写了不能发,但是我们一定要写,只要实际去写了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写好的文章也不着急投,“冷一冷”过段时间再来看自己的文章,或者找个高手帮忙给审视下。或者还可以模仿着写,论文要创新或许很难,但是比葫芦画瓢就简单许多。都说文科类的学术论文是八股文,模仿好了不见得就难出成果。

跟上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分不开的,如果在教学中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留意是否为共性,是否值得探讨,有问题意识是科研的第一步。此外,教学论文一定要有创新,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思路,比如加入数据搜集分析等方法让自己的讨论更加丰富具象。

跟上写作: 要规范专业术语,学术用语的规范不仅能够增强论文的专业性,更能够做到语言的精炼与描述的准确。要规范每一部分的写作,如果自己写确实有困难,可以找个大师指导一下。要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比如从差异化视角、第三方视角去探讨普遍的教育现象,比如借用一个理论来探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针对某一教学问题从国内外探讨相关事宜。选题上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角度,也可以多看看当下的教育政策、相关的课题指南。

这类论文写作有没有捷径呢?不好意思,没有!找捷径的工夫不如多看点参考文献,多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看的同时也要思考其中的逻辑,然后照着模仿。学术论文最难的一点就是创新,教学教改论文也不例外,如果你的论文没有创新点,凭什么要录你的文章。“工夫都在诗外”,文章要想录用还有一点——要多写,积累足够的文字功底和输出能力,别到写时方恨少。

图源:网络

教学教改类

期刊论文发表分析

上面我们一直在说教学教改类核心论文,其实普刊发教学也已经很难了。

首先就是不好发 ,拒稿率退稿率相比前几年高了许多,这类的文章太多,编辑已经审美疲劳,好的稿件确实可以录,但论文只要有一丁点瑕疵就会被退稿,毕竟教学教改类文章前仆后继,永远不缺替补;其次是不好写 ,以前刊物对文章要求不高,但现在要求越来越严,文章字符和重复率有了新要求,而且好文章也未必发得出。不好写自然不好发,除了这两个原因,录用后面临缴纳的版面费也让很多老师心疼,随着物价上涨,版面费也水涨船高,现在一篇的版面费抵得上之前发2-3篇了!

教师庞大的基数群体也增加了发表难度 ,幼儿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都要评职称,发论文是其中一条渠道。全国那么多学校,有发文需求的老师成千上万。虽然教育类期刊数量不少,但是全国教师也有很多,这么多老师竞争版面,每个人的胜算并不大。

实际上,教学教改类论文适合发表的学术期刊有很多,核心期刊也不少,但好发的期刊不多。 比如《中国教育学刊》,上面发的都是大佬或大佬带学生,博士独作比较少,文章总体投稿时间长,初审时间大于外审;《课程·教材·教法》,普通作者,尤其是在读硕博独作或者是与普通教师合作都很难有较好反馈。核心期刊除了要求文章质量上乘,还收好单位、好身份的学者,大多数核刊都有这种通病,此处不再列举了。

核刊伤不起,我们还可以发普刊,比如——

《科教导刊》,是第一批学术期刊,出刊快,上知网;不收教学设计、思政党建类,查重建议10以内。

《科教文汇》,审稿快,对无基金、身份一般的老师和学生友好;

《教育信息化论坛》,录用快,版面费低,可收课程思政;

《河北职业教育》,AMI入库,面向高职院校,审稿快;

《教师》质量高,审核修改后文章可以进步一大截,目前刊期也早。

发学报的话,教学教改类要求会高一些,所以也是给人一种,学报不喜教学稿的错觉 。但实际上,高质量的教学教改文章依然有刊物可以发,以下刊物可做推荐——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一批学术期刊,审稿约为4个月。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一批学术期刊,不收版面费,审稿约为2个月,收职业教育,思政慎投;

《滁州学院学报》第一批学术期刊,审稿约为2个月,要求高;

《蚌埠学院学报》审稿约为一个月,速度很快;

《长沙大学学报》第一批学术期刊,不收版面费;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第一批学术期刊,AMI入库。

图源:网络

云上珍品|唐镜,唐镜,唐人眼里的爱情是怎样?

原作者:秦艺雯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女孩子出门,怎么能不精心打扮一二。扑扑粉,画画眉,再擦个口红,把自己整理得干净漂亮,逛街约会才有好心情。唐代的小姐姐们也是一样,她们格外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虽然妆容上千变万化,但古往今来有一件事儿是不变的,那就是对镜梳妆。

说起镜子的发展史,许是因为我们人类天性爱美,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琢磨起自己的容貌。最早,人们以陶瓦盛水照面,称为“监”。《说文》里记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后来铜器出现,古人用铜铸造,“监”就演变成了“鉴”,这类说法也得到了国内外多数学者包括郭沫若先生的认同。

最早在齐家文化墓葬里出土的铜镜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后经历战国,融入青铜工艺,铜镜开始盛行。汉代经济发展繁荣,铜镜的发展被推向高峰。再到欣欣向荣的大唐时期,铜镜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唐镜在花样、工艺上也都有了质的飞跃,迎来了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明清时期,铜镜逐渐被玻璃镜所取代,就由此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大英博物馆藏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铜镜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生活物件儿,而是被历代皇室贵族、文人墨客、平民百姓赋予了别样的风情。唐代的铜镜,不仅因精美的镜背而被收藏,更是留存于浩浩诗词画作之中。光是现存唐诗中与“镜”相关的诗歌就有1500首左右,且诗词名家们都偏爱借镜抒情。白居易留下咏镜诗89首,李白咏镜80首,杜甫29首,刘禹锡35首等等。特别是不少有关美貌、爱情与婚姻的向往, 以及女子点点闺怨情思都被寄托在了镜面与唐诗当中。

今时看旧日,虽镜面不再光亮,镜背生锈变暗,但结合唐诗、镜纹,镜背后的唐时爱情仍然动人。今天我们就一块儿窥镜一探,从唐镜唐诗中感受古代人的爱情与浪漫~

一. 镜前“蝶粉蜂黄”

唐代铜镜纹样多变,主题丰富,相比汉代,增添了更多造型与花样。出现了菱花、葵花等花式镜及亚方形镜。在纹饰图案上唐人也有创新,花卉蝶鸟、奇禽异兽、神话传说算得上是唐镜上的经典纹样,此外还有打马球、海兽葡萄等融合了西域色彩的装饰纹样。

我们吴中博物馆收藏的两把铜镜,就有着典型的唐镜模样与花纹。

唐 八瓣菱花形铜镜 厚0.5厘米,直径11.2厘米

这一把菱花铜镜,镜分八瓣,花瓣外区中间间隔分布着八组枝花叶纹和蜻蜓纹,内区饰四只飞翔的鸿雁,中间以卷草纹相隔。镜背中央置一圆钮,下有孔,既可方便系带悬挂固定,亦可用手持纽揽镜。

说起菱花镜,韦应物《感镜》诗云“铸镜广陵市,菱花匣中发”,刘禹锡《和乐天以镜换酒》中亦有“把取菱花百炼镜,换他竹叶十旬杯”,可见菱花镜在唐代的出镜率算得上是非常得高了。关于菱花镜这样的造型,近代考古学认为“菱花镜”专指镜缘呈尖状花瓣形的铜镜,一般分为六瓣或八瓣。不过也有庾信在《镜赋》中 “照壁而菱花自生”以及“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的说法,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菱花镜不指镜的形状,而是因为铜镜在阳光照耀下形如菱花,才由此得名。但就命名而言,现代普遍还是以铜镜的形状分型定名。

明 仇英《临宋人画册》,上海博物馆藏

对于镜子来说,最重要、也最日常的功能大概就是用来照面化妆。不过女孩子梳妆打扮总是免不了费些时间,毕竟美丽的妆容需要细细描画才能“回眸一笑百媚生”。仔细打理容貌也是出于对自己和身边人的尊重。

但心急便见不了美人,唐太宗就曾因为召见徐贤妃,却因久等不见人影而独自生闷气。后来被徐贤妃在《进太宗》中调侃“早来临镜台,妆罢暂襄回”,这才解开误会。原来梳妆打扮本就是女孩子的头等大事,大早上醒来徐惠便开始在镜台前调脂弄粉,打理完之后还仔细端详了几番,所以这才把唐太宗晾得不耐烦了。

宋 佚名《调鹦图页》,波士顿美术馆藏

不过虽唐太宗等美人梳妆不耐,在不少唐代文人墨客眼中佳人临镜却是闺中最美的景致之一。佳人揽镜自照,才子将美人、唐镜写进情诗。李贺在《美人梳头歌》中有位梳鬟美人,“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在象床边散开一头秀发,精心打理。面前的镜子装饰了精美双鸾、在阳光下透射出秋水般的光芒。

不过镜子精美,所称的人更美。崔珏《有赠》中“两脸夭桃从镜发,一眸春水照人寒”的女子有着粉扑扑的两颊,闪着一双灵动的眼眸,明媚又迷人。但要说对于妆发精致要求最高的应该还得属王维《扶南曲歌词五首》其五中的佳人:“朝日照綺窗,佳人做临镜。散黛恨犹轻,插钗嫌未正。”旭日东升,便临镜而坐,傅粉施朱。妆毕,仔细端详后还嫌妆面不够浓,头上插的饰钗不够端正,还当真是一位美丽细腻的女子。

宋(传)苏汉臣《靓妆仕女图》,波士顿美术馆藏

果然,女孩子的精致是从古代就开始养成的习惯,哪怕大门不迈,二门不出,也要在闺中把自己收拾体面。同时,对妆发的在意也是展现自我,追求美丽的体现,正因有了佳人美女在镜前“睹貌娇来”(唐代临池镜铭),大唐女子才会在中国历史上独领风骚。时至今日,还影响着现代女性审美。

二. “鸾鸟”比翼双飞

在中国古代,铜镜主要应用于闺阁之中,它不仅相伴着绮丽和温柔,也伴随着欢乐和悲情。古时有美人揽镜,也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镜之光明能映照一切,古人便认为镜能见证爱情与婚姻中双方的心迹,故多以镜为恋爱、婚姻的象征,以表达双方真挚的情感。

清 佚名《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局部),国家博物馆藏

不少铜镜上的灵动的纹样也因此有了独特的意味。比如我们吴中博物馆内展示的这把《双鸾瑞兽纹铜镜》中的“双鸾”便有着爱情寓意,在诗意中总与恋情、相思之类的情景相连。若是鸾鸟口衔长绶,则又与“长寿”同音,有庆寿、献寿的蕴含。瑞兽在古代各有不同的美好寓意,比如若是鸾鸟与狮子相伴,则寓意“天作之合”“吉祥如意”。除了鸾与瑞兽,其他禽鸟也常在镜背上出现,如人们常以“鹊镜”咏夫妻别离:“鹊镜临春,妍媸自远。”(王勃《上皇甫常伯启》)。

唐 双鸾瑞兽纹铜镜 高0.9厘米,直径26.8厘米

禽鸟、瑞兽不仅“上镜”,还时常被写入诗词。从“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二)中的女子向心仪男子赠镜表白;到“妾有秦家镜,宝匣装珠矶。今日持为赠,相识莫相违”(乔知之《定情篇》)的互赠定情;“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长孙佐辅《对镜吟》)时新婚铸镜鉴真心,以“千年镜”象征长久的爱情;再到婚后相别,但仍保持爱情忠贞操守的貌美妻子“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李白《代美人愁镜二首》其二)。唐镜与诗词共同见证的唐人爱情的相识、相知、相爱与相守。

看着镜背上比翼双飞的鸾鸟,也许这就是古人爱情的丘比特,鉴别男女双方真心的同时又守护了美好的爱情。似乎透过镜背,我们就能梦回大唐,感受唐代佳人才子间的情思缠绵。

三. “破镜重圆”再相会

明 佚名《千秋绝艳图》(局部,乐昌公主像),国家博物馆藏

不过爱情也并非能一直甜甜蜜蜜,免不了要遭遇坎坷和分离,古人也是如此。唐朝孟荣《本事诗·情感》里就记载了“破镜重圆”的动人故事:

南朝陈国时,乐昌公主与驸马徐德言恐国破后无缘相见,便将一面铜镜破开,各执一半,相约每年正月十五去市上卖镜,以求有缘再聚。亡国后,乐昌公主落入隋朝大臣杨素家中。但仍念念不忘结发夫君,于正月十五差人到街上叫卖破镜。沦落为民的徐德言认出了镜子,便在镜上题诗:“人儿偕镜,与吾相离;镜虽犹存,人往何方?嫦娥无影,明月徒光。”乐昌公主见诗后万分悲痛。后来,杨素得知此事,准其与丈夫团圆。于是,两人相伴回到江南,白头偕老。

乐昌公主与徐德言万幸能“破镜重圆”,但在没有微信、电话的古代,多数分离后的有情人便了无音讯,只能在分别时留下一面镜子,往后寄情于镜。若说镜之拥有、圆满是婚姻的象征,那么镜之破碎、分离便是夫妻离别。

杜牧在《破镜》中就叹息:“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古时的分离不似现在,一旦分开,再难联系,“破镜重圆”终究是大海捞针般的存在。不光杜牧受分别所困,白居易也摆脱不了红尘牵挂,在其为数不多的情诗——《感镜》中道:“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白居易怕受思念之苦,不敢打开佳人留下的镜匣,却不晓多年后开启时已经布满灰尘,轻轻擦拭干净后发觉镜中自己已然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亦感于镜背上“盘龙成双人却单”。

历史已经远去,但文物的生命力还在。唐镜中的爱情世界里有鸾鸟“比翼双飞”,也有“破镜重圆”的离而复合,有令人心动的初见,也记录下夫妻相伴一生的忠贞。细细观察镜面纹路,不经意间我们就被带入镜中世界,为镜中爱情感动。

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来说,它们似乎只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具。但有时候,物件的生命力与记忆力要比我们的来得悠长许多,它们服务我们的生活,也记录下我们的人生片段。好好保护相伴我们一生的物件,也珍惜眼前人。因为它们所留下的印记将在遥远的未来,重述你与他/她之间的故事……

参考文献:

· 李瑾《论唐代铜镜的装饰审美特色》,西安美术学院,2020年。

· 李瑾《简述铜镜的社会作用》,《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7期。

· 凡建秋《简述镜纹风格》,《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 侯蓓《唐镜观大唐——宣城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赏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6期。

· 吴晓红《唐诗“镜”意象的美学探微》,《滁州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 陈曾路《吴中博物馆导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

· 沙伟《颇具盛唐气象的唐代花式铜镜》,《东方收藏》,2018年第14期。

· 尚刚《故事:唐代铜镜》,《书城》,2018年第5期。

· 木恬恬《靓妆仕女图研究》,《牡丹》,2018年第23期。

相关问答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怎样体现公平性- 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属于意外,他们有医疗保险的话要是有保意外的话,可以跟他们商量让他们现行垫付,他们是有的保险的,大家在1起顽耍,出现小的意外很正常的,所以你还是跟...

为什么中国那么多城市取地名要带州?

因为“州”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划分单位,一般是高于郡级,行政相当于现在的省。东汉末年,益州刺史刘焉向朝廷建议废刺史,设州牧。结果被采纳了,所以州牧成为了东...

帮我一个市场营销的外文参考文献..._营销师_帮考网

你得范围太大了。我没法把我搜到的有关“市场营销”的全部贴上来仅列出几篇供你参考序号文献标题来源年期来源数据库1论传媒市场营销渠道的...

清朝科举考试为何南方北方分开来考?

进入隋代后,由于士族阶层的迅速兴起,以及维护王权统治的需要,中央政府迫切需要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以取代陈旧的“九品中正制”,以此将权力由过去的门阀家族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