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了60余年!九旬舟山老人的养生秘笈竟然是……
来源:【竞舟】
老小区,老房子,近两百本剪报本塞满了书柜,摆满了桌面、床头……4月21日下午3时许,记者走进了王才学老人在定海北园新村的家,稍显昏暗的环境里,一叠叠剪报本格外引人注目,似乎闪烁着老人64年来从报纸上摘取的知识。
18年前,《舟山晚报》的“凡人小记”栏目曾介绍过王才学的剪报故事。当时,他说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100本或者更多的剪报本。如今,90岁的他仍每日剪报,这个数字也已经逼近200本。
“有人说‘阅读是最大的养生’,此言千真万确。”王才学说。
日落而息的小岛生活,读报是他的精神家园
现在,王才学时常会给报纸投稿,写记忆中的故乡、写老伴的故事、写亲朋情谊……观其文字,行文流畅、用词讲究,言语间还带着几分古意,全然看不出作者只有小学学历。究这好文笔的来处,王才学说,要得益于他60多年的读报、剪报生涯。
因为家境清贫,小学毕业后,王才学没有继续读书,而是在几年后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卫生员,“军营阅报室的报架上有《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解放军报》等多种报纸,我看到后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早年看书学习的机会不多,报纸成了王才学珍贵的知识来源,他的读报热情也一发不可收。国内外时事新闻、诗歌散文、医学科普,他来者不拒,总是趁着午后闲暇钻进阅报室读报。
天有不测风云,入伍两年后,王才学突患重症肺结核,前往杭州临安住院医治。久卧病榻,王才学也不曾放下心爱的报纸,“病友们经常聚在一起打扑克,但我唯爱读报,每天除了配合医生治疗就是读报、记笔记。”
这场大病让王才学住院近两年,病愈退伍后,他回到老家螺门,而后又被分配至梁横岛的保健站当医生。
“当时梁横岛上有九百多人,绝大多数靠捕鱼为生,岛上只有一个保健站,保健站只有我一个医生,生活可以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简单也很清苦。”王才学记得,有两年,岛上流行起麻疹病,不少居民尤其是孩子患病,他在保健站没日没夜地给大家打针治疗。
而闲暇时,读报仍是他最爱的事。“村大队订有《浙江日报》《舟山日报》,保健站补订了《人民日报》,我一有空就读报,并且开始剪报。”王才学称,梁横岛是他的“剪报始发地”,这一爱好在他之后的人生里也从未被放下。
分门别类亲手装订,64年积累近200本剪报本
凡是进过王才学家、看到过他的剪报本收藏的人,都会忍不住感叹一句“太厉害了”。两个房间的书柜,满满当当、层层叠叠塞满了剪报本和笔记本,大部分连本子都由王才学亲手用废弃的纸料装订制作。“装订手艺太巧了,我看很多女同志的手艺都没他厉害。”书柜旁,王才学的老伴连声称赞。
“每本剪报本的封皮上我都贴了标签,备注了里面的内容。报纸的文章剪下来后我是分类粘贴的,这样不会乱,回头阅读也方便多了。”记者随手翻开一本标注着“良方”的剪报本,里面收集了各类疾病对应的医药良方。王才学说,因为自己曾是个医务工作者,对于医学相关的知识总会格外关注。
除此之外,他也收集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关注国内外新闻,爱看摄影作品,还学了不少生活妙招,他的剪报本收集组合起来堪称一部百科全书。
“元宵节的时候文化广场那里办灯谜会,我还把那里的灯谜都记了下来。”在某年的一场元宵灯谜会上,王才学两天解开32条灯谜,堪称个中高手,而这份才思敏捷也源于他平日里的积累。
王才学粗粗统计了一下,自己在64年间共累计了166本剪报本,实际数量可能更多。“别的老头老太收报纸拿去卖钱,我都是剪剩下了再拿去卖。”王才学笑着说。
亲朋以报纸相赠,还有人想收购他的剪报本
老王头爱剪报,邻居们都知道,因着这一坚持了多年的爱好,王才学也结识了一些朋友。“楼道小组长小刘知道我爱读报剪报,常送报纸给我。有一次收到一份《解放军报》,我感到格外亲切,百读不厌。我在海山公园邂逅成至交的小虞,也隔三岔五给我送《浙江老年报》和《益寿文摘》,这两份报保健养身短文较多,还有妙方,颇为实用。”
王才学和老伴育有四女,女儿们知道老爸的爱好也非常支持,每回来都会带上一些报纸做“伴手礼”,“我的大女儿在宁波工作,她那儿报纸特别多。她逢年过节回来看望我们总会给我带一大叠报纸。”
爱读报的人不少,但能坚持剪报64年并积累出上百本剪报本的人实属少见,王才学的“宝藏”也令他在邻里亲朋圈子里小有名气,还有人曾想收购他的所有剪报本,“我在老家螺门的对门邻居有一次上我家看望我,看到我的书橱里堆满了剪报本,觉得有趣,想出两千元钱收购,我笑而未答。大半辈子的积累,卖出去我可舍不得。”
坚持每日读报剪报,他说阅读是最大的养生
今年,王才学正式迈入“90后”行列,问他有何养生秘方,答曰:“锻炼、读报、剪报。”
“我曾经看到过两句话,‘运动是健康的源泉’‘阅读是最大的养生’,现在想来此言不虚。”王才学说,现在每天清晨,他都会去海山公园散步锻炼身体,“上山”前惯常在入口处的阅报栏驻足片刻,细细阅读当日贴出的报纸。“遇上天气不好就不出门锻炼了,但报纸是每天必剪的。”
午间小憩过后,到了剪报的时间,王才学便会临窗伏案,做好读报、剪报、记笔记“三部曲功课”,他说,这是在充实自己的精神粮库。
因为读得多、记得多,现在王才学提笔写出的文章也颇具文采,投稿的数篇小文也得到了发表,他将其看作莫大的鼓励,“阅读开拓了我的眼界,陶冶了我的情操,现在读报剪报就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虽老朽,仍想老当益壮,学习不止。”
记者:姚舜妤
本文来自【竞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昨天 我在广场见到了三位耄耋老人
昨天 我在广场见到了三位耄耋老人
郑鼎文
昨天清晨,我去附近的广场慢跑,偶然见到了三位很少见的耄耋老人,其状态都还是不错的。
一位是惠先生,今年91岁,虽然拄上了文明棍,但气色很好,笑眯眯的。他说:都拄上拐棍了,说罢将拐棍在地上咚了一下。只是他往日都与老伴儿走在一起,今天却是独自行动。或许老伴儿忙着,或许不便于出来吧。他一人能出来走走,也说明家人放心吧。这位老人应该说是一位平凡的成功人士。他一生从教,教子有方,三个儿子个个成才,都干得不错。如今他退休已经31年了,还能慢悠悠地出行,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真可谓有福之人啊。
第二位是詹先生,今年80岁,虽然坐上了轮椅,但状态不错,打扮得精精神神,脸上洋溢着笑容,这人也不简单,老两口都是老牌大学生、国家公职人员,也都当过部门领导。特别是教子有方,卓有成效。其子在北京工作,其女在西安工作,都干得很好。特别是孙子在美国留洋,在那里上中学、上大学、上研究生,表现优异,一次学校开总结表彰会,他竟四次上台领奖,一度传为佳话。
第三位是刘先生,他也一直从教,善于教育孩子,两个子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北京工作,退休后他们老两口20多年来都在北京带孙子,只是在假期回来住住。值得一提的是,他30多岁时就患有糖尿病,非常重视养生保健,他知道芹菜有降压作用,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坚持吃芹菜,当然肯定也服用其他降压药物。如今都快80岁了,依然健健康康,回来就在广场上转转,和熟人聊聊天儿,一副乐观开朗的样子。
我最近在《益寿文摘》报看到一个资料,说是每一万人中只有320人能活到80岁以上。看来上述三位老人都是长寿之人、都是幸运者了,真有福啊。
詹先生
相关问答
大夫你好,乳腺癌进展期是什么意。_千问健康大夫你好,乳腺癌进展期是什么意思,乳腺癌是如何分期的请大夫回答.谢谢.
中外家庭必备医疗保健圣典?《中华养生保健》杂志《养生保健指南》《家庭保健》,《中华养生保健》,《健康向导》,《中医外治杂志》,《健康与美容》,《健康时尚》,《家庭医生》,《益寿...
高血脂的人多喝茶可以降下来吗?高血脂的严格定义为血脂紊乱或血脂异常,是指人体内血清脂质的浓度水平超出了正常范围。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水平升高、血清甘油三脂(t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