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有5段婚姻,我平等地恨每一个爸!”20岁女孩说哭全网,她的故事我不敢看
文:雪沫 编辑:贾方方
专家支持:周公子(专栏作家)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我的妈妈有5段婚姻,3个孩子,我有3个名字。”
“我平等地恨每一个爸,只是原因不同。”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不出生……”
最近,北京青年×壹次访谈录发布的一组采访视频刺痛了无数人。
受访者是一个20岁的小姑娘。她曾经叫翟欣月,后来叫杜欣月,如今叫李笙。
她笑着说,自己下辈子哪怕有机会做富二代,也要把这样的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再也不想来(人世间)了,因为太苦了。
在别人青春靓丽的年纪里,她的世界早已千疮百孔:患上强迫症、抑郁症,辍学、送外卖……
听完小姑娘的故事,网友们纷纷泪奔!
“好心疼这个姑娘。”
“看她笑着说,我怎么想哭。”
“小小年纪就经历了这么多,你还能如此乐观,你太棒了!”
“为什么要把这个女孩生到这个世界上。”
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这样的:“这样的妈妈却生了个三观正的孩子。”
虽然嘴上说着不想再来这个世界,但小姑娘始终笑对过往。她对真心相待的亲人充满感恩,对外卖员的生活饱含热情。
即便伤痕累累,她依然渴望爱,努力活,对未来充满希望。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个姑娘真棒!
与此同时,她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原生家庭的热议。不少人担心:原生家庭的不幸怕是要跟随她一生,影响她的婚恋观甚至感知幸福的能力。
还有网友说自己的经历和欣月颇为类似,如今再也不想结婚了……
可是,原生家庭不好,就不配得到爱吗?就不能得到幸福了吗?
当然不是。
01
妈妈有5段婚姻,她有3个名字
李笙出生于2004年。
那时的她还不叫李笙,而是叫翟欣月。
她的爸爸是妈妈的第一任丈夫翟先生。她3岁时,父母离婚。翟先生给了妈妈1万多块钱,从此杳无音讯。
很快,妈妈改嫁给杜先生,翟欣月改名叫杜欣月。2009年,妈妈和杜先生又生了一个女儿。没过多久,杜先生开始家暴妈妈和欣月。
“那不叫家暴,那叫故意伤害。”年幼的恐惧和疼痛太深,想起那段日子,小姑娘对杜先生仍充满恨意。
后来,妈妈和杜先生离婚,妹妹归对方。从此,欣月再没见过这个同母异父的妹妹。
离过两次婚的妈妈似乎没有被婚姻灼痛,又嫁给了温先生,一个“吃软饭”的。“妈妈把钱给他花了。”
妈妈会拿走她的压岁钱给他花,甚至还“啃老”。一次,妈妈执意要为温先生买一辆摩托车,张口就跟姥姥要2000多块钱。
姥姥拿不出来,妈妈不依不饶。姥姥被气得号啕大哭,妈妈不仅没有丝毫愧疚,反而笑笑走了。“你妈妈小的时候,我真应该掐死她啊。”姥姥悲愤地和欣月说。
后来,妈妈和温先生离婚,再次嫁给了同样“吃软饭”的王先生。然而,靠钱供养爱,无异于饮鸩止渴,终究不长久。妈妈的第四段婚姻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四结四离,欣月妈妈又迎来了第五任——张先生。这次,两人没有领结婚证,还生了一个儿子。
妈妈重男轻女,有了弟弟后,留给欣月本就微薄的母爱约等于无。
张先生同样重男轻女,对欣月自是好不到哪儿去。但让欣月气愤的是,他不尊重自己最敬爱的姥姥。
有一次,姥姥带病做完饭,欣月夸道:“姥姥,你做的饭真好吃。”
张先生竟然说:“好吃什么?你姥姥过几天就死了。”
后来,妈妈和张先生分手。
“我平等地恨每一个爸,只是原因不同。翟先生不作为;杜先生家暴;温先生、王先生吃软饭;张先生重男轻女,还不尊重姥姥。”
都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靠一生治愈。可想而知,在这样复杂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欣月怎能不受影响。
02
强迫症、抑郁症,她在自己的世界里画地为牢
因为妈妈的5段婚姻,欣月从小就寄人篱下。
她被送去农村,和姥姥、姥爷、舅舅、舅妈、表弟一起生活。
虽说生活不富裕,但有大家爱护着,尤其是有姥姥的偏爱,欣月的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欣月很聪明,学习不错。按照姥姥、姥爷和自己的规划,她是要考大学的。
没想到,12岁时,欣月生了一场怪病。
暑假的一天睡觉醒来,她觉得舌头上有东西,吐出来竟是只死苍蝇。第二天,她又觉得舌头上有东西,吐出来还是只死苍蝇。
过了几天,她不敢吞咽口水了,觉得空气中有细菌和病毒。“假如吞下口水,我就会死。”
她不想死,只好不停吐口水。纸巾没有了,就吐到领口、衣袖上。
她一天洗三四十次手,有时又觉得水不干净,一天也不洗一次。
她喜欢走路回头看,走上100米竟然要回头80次,因为她害怕自己被猫、狗咬了,自己却不知道。“假如我没及时打疫苗,狂犬病发了,我就死了。”
生病后,欣月无法专注写作业、听课,成绩严重下滑,再加上一些偏见,她不得不辍学。
病得最严重的时候,她吃饭时必须锁门,还要加上两把椅子,不然她就觉得有人会进来污染她的饭。
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总害怕自己会死、妄想别人会害自己……欣月被确诊患上了强迫症和抑郁症。
或许病因确实复杂,但引发她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很大诱因,一定离不开她糟糕的原生家庭。
有心理医生分析欣月的症状时,是这样说的:
“她的心灵极其纯净、善良,对于如何干净生存有极高的标准,也就是高度洁癖。所有这些细节都代表了她的内心对于生命危机的焦灼,于是心理上过度防御,形成了强迫性行为。”
“除此之外,她还不仅仅是焦虑症、抑郁症这样简单,她的生命深层意义被动摇过(养育者=妈妈带来的),也因此出现了生命成长后不断被这些症状困住的现状。”
欣月讲过这样一件事。
从小到大,她特别害怕深夜响起的电话铃声。那往往是妈妈的求救信号,内容毫无意外地都是和某任男人打起来了,于是给娘家打电话求助。
姥姥、姥爷、舅舅、表舅、姨妈……家里的亲戚全被拖累了。
“一女嫁人,全家做驴”,提起妈妈的为爱疯狂,欣月也是恨铁不成钢。
18岁时,欣月突发奇想剃了短发,她说这样更好看。然而,焉知不是她内心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子,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呢?
欣月还讲过另一件事。
一直以来,她都很喜欢李宇春,对李宇春的一次采访印象深刻。
有一次,李宇春参加《鲁豫有约》。节目放了一段李宇春妈妈的视频,李妈妈说,李宇春小时候用橘子砸灯泡,放火烧作业,把垃圾桶都烧着了,特别淘气。
主持人笑着问:“你妈妈怎么把小朋友的事记得这么清楚?”
李宇春说:“那是因为她内疚,她当时打了我。”
“哈哈,我对这一段印象超级深刻。”
正如网友们所言,为什么欣月对偶像的这件事印象最深?大概率是因为她的妈妈从来没有对她感到内疚过。
长期被忽视,心底的渴望得不到回应,对方也没有半点儿歉疚,于是自我怀疑、自我攻击的种子在欣月心里慢慢发芽。
03
有光的孩子,历经风雨总会见彩虹
看着欣月讲述自己悲惨的经历,网友的心疼洒满整个屏幕。尤其是看到她从始至终是笑着讲述这一切的,更让人忍不住想:
缺少父母之爱的孩子,到底要多少光才能照亮心底的荒芜?
欣月之所以能熬过那段最黯淡的时光,离不开几大支柱。
第一,是姥姥无条件的爱。
从小到大,姥姥对欣月格外疼爱。生病后,她总是吐口水。姥姥每天晚上给她准备好盆,告诉她想吐就吐。还提醒她要好好吃药,药没了就让舅舅去买。
她辍学后,很多人认为她就是个废物、垃圾,只有姥姥不这样想。“你是个天才,只是被病拖累了。”
听了姥姥的话,欣月更觉得自己没有好好上学,对不起姥姥。
“你没有对不起我,你能正常上班,我也很高兴。”姥姥这样安慰她。
无条件的爱最是治愈人心。可惜,如今这个最疼爱她的姥姥已经走了。
“20岁生日那天,我去给姥姥上坟了,我带了5个面包和1瓶奶,意味着六六大顺嘛!”
逝者已逝,哀痛难掩,幸好爱意永存。
第二,是心底的热爱。
欣月特别喜欢看漫画,也喜欢画漫画。生病辍学后,她十分嗜睡,一天能睡上十几个小时。醒着的时间,她有时会画画。
她画的画很有灵气,很多网友想用她的画做壁纸。
“我未来想做漫画家,不过应该不可能了。”
看着欣月一面渴望一面自我怀疑,网友们纷纷为她打气。
是啊,梦想能激发生命深处的热情和勇气,有梦想就有希望。
第三,是音乐的力量。
十几岁开始,欣月爱上了李宇春,尤其喜欢《给女孩》这首歌。
“请相信自己是很美好的存在,
不用怀疑这是宇宙独一无二的色彩,
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心中撷满爱,卸下所有防备自由自在,
仰望星空宽广胸怀,
紧紧守护着心爱,
青丝变成白发梦想不败……”
如今,欣月做着一份外卖员的工作。等单的时候,她就听音乐。心底的防备被卸下,伤口被一点点治愈,心便慢慢平静了。
第四,是治疗师和药物的医治。
被确诊患病后,欣月开始吃药治疗,明显感觉到症状有所缓解。只是,久而久之,药物的作用开始变小。此时,治疗师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欣月的描述里,她的治疗师是个温柔、知性、包容的女性。她说对方名气很大,但却愿意平等地和她对话,这让她特别感动。
欣月还为对方画过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的欣月已不再是欣月,而是李笙。李是妈妈的姓,笙是她为自己起的名。
做自己喜欢的外卖员工作,哪怕薪水不高,却乐得自由自在;画自己喜欢的画,憧憬做一名漫画家,哪怕希望渺茫,却仍在坚持画;因为感受过被爱,哪怕身在泥泞,却希望尽自己所能,孝敬姥爷、舅舅、姨妈……
正如网友们所言,笙意味着生生不息。愿这个不被命运厚待的姑娘,靠自己乘风破浪。
04
原生家庭有阴影,但你可以选择光明
欣月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不公平的。在弱势的成长阶段,有人繁花似锦,众星拱月;有人却爹不疼娘不爱,不得不一路跌跌撞撞,艰难前行。
后者的人生难免会蒙上一层原生家庭的阴影,甚至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然而,阴影并非无法摆脱。
心理专栏作家周公子认为,从欣月的自我成长之路,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养育者表现非常糟糕,但孩子依然有选择光明的机会 。
首先,是“物理上的远离”。 比如独立居住,和糟糕的父母保持距离,为自己选择一片温暖的天地,好好休养生息。或者,像小时候的欣月那样,多和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相处,在爱与包容中汲取正能量,尽量抵消原生家庭的影响。
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香港演员蔡少芬。在她5岁时,父亲抛妻弃子,一走了之。母亲被贫穷压迫,染上赌瘾。演艺事业初见起色时,她却被母亲的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最终,蔡少芬不得不在27岁那年含泪断绝母女关系。这种“物理远离”很痛苦,却也给了蔡少芬自我疗愈的空间,让她得以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个人生活。
如今,51岁的蔡少芬是3个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位很有知名度的演员。在各种公开活动中,我们在她脸上看到的,往往都是灿烂的笑容。
其次,我们可以积极进行各种专业的身心疗愈。
可以像欣月那样,在医嘱下寻求药物治疗,让自己的身体状况稳定下来,然后和治疗师一起进行心理康复。
可以将疗愈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发现自己的爱好,无论是登山、夜跑、读书还是听音乐,只要能让自己投入其中,从中获得放松、享受以及新的视角和人生经验,都会对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
还可以建立稳定健康的社交圈子。比如亲友群、社团、短期聚会乃至稳定的职场圈,都意味着一个个不同的心灵空间,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
最后,我们还要做好心理准备:成长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今天进一步,明天退两步;今天抑郁改善,明天疯狂自责;今天勇敢地表达自我,明天又变得沉默寡言……这些都很常见。
因为一个人的身心状态的形成,往往是漫长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累积的结果。特别是成长早年,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容易变成一个人性格的“底色”,终身都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童年缺乏安全感,容易患得患失,长大后,“遇事想得多”会变成他的“底色”。靠自我成长摆脱了阴影的人会将“遇事想得多”变成优点,不再让胡思乱想困扰自己的生活;没有摆脱阴影的人则可能继续患得患失,困顿在那些想象中的、危机四伏的心灵世界里。
所以,我们对于成长中的反复要有心理准备。同时要相信,只要找准方向,持续努力,改变就会一点点发生和累积,不断将我们带到更光明、更幸福的地方。
原生家庭的伤痛,经年累月,或许难以根治。就像一道旧伤疤,里面藏着敲碎千百遍的鲜血淋漓。但是,只要有光在,就不怕踏不平心底的万里沟壑。
历经风雨,总会见彩虹。
愿每一个不曾被原生家庭眷顾的孩子,都能够像李笙这样,即便没有父母之爱的滋养,仍然爱自己、爱亲人,有梦想、有热情,靠自己内心的力量和专业人士的支持,扫除阴霾,遇见光,遇见爱,遇见幸福的未来。
参考资料:
北京青年×壹次访谈录
欣月个人社交平台
这届年轻人,终于对自己的婚礼下手了:不早起、不接亲、不办婚宴
文:杜飞 编辑:玄圭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01
反思·婚礼的真正意义
四月春日,新疆赛里木湖冰雪初融,远处雪山巍峨矗立,一望无际的湖面如蓝宝石般澄净,倒映着蓝天白雪,犹如天空之镜,圣洁无瑕。
没有宾客、没有接亲、没有喧闹,一对新人身着婚服在微风中牵手,互相望向对方的眼底,场景美妙静谧、如诗如画,这就是杭州女生@露辣和老公的婚礼。
“粗略估算一下,这次婚礼机票、酒店和吃喝,杂七杂八加起来也只花了3万多元。婚礼之后,我们会回乡补办婚宴并简单答谢亲友。”@露辣坦言,她和老公非常享受这样的二人婚礼,这是专属于两个人的浪漫。
她将自己的婚礼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收获网友“一边倒”的好评,同时,对旧式婚礼的抱怨甚至是批判也接踵而来。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身体和钱包双双被掏空”“上班是给老板打工,结婚是给婚庆公司打工”……环节雷同、流程紧张、程序繁复的婚礼让人们不断吐槽,怨气越来越重。
不知何时,婚礼仿佛变成了一场盛大的“赶工”行动——
凌晨四五点钟,新娘就被拽起来化妆,与此同时,新郎和伴郎穿越堵车、堵门来接亲,历经四处找鞋、伏地挺身、深蹲套圈等一系列恶搞游戏;
新郎新娘在婚床上“共享”一根面条,在镜头下,从面条两端吃到嘴对嘴;
接着与众亲戚共同转战婚礼现场,完成“携父出场、交换戒指、回忆过去、哭别父母”等千篇一律的环节;
最后新郎新娘挨桌敬酒,红的白的黄的纷纷下肚,最后步履蹒跚、筋疲力尽地结束婚礼这一天……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251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8.4%的受访青年赞成“极简婚礼”;而“最没有必要的婚礼环节”前三依次是:堵门等恶搞游戏(62.9%)、婚闹等习俗(56.7%)、冗长繁琐的仪式(50.5%),过度煽情的环节、给宾客敬酒、车队接亲紧随其后。
山西大学哲学系教授梅剑华认为,在传统社会,婚礼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两个家族正式产生连接的开端。这个连接不仅带有爱情这种私人属性,更多是含有社会属性,比如旧时代的家族联姻对两个人、两方家族的发展有较大的助力,因此旧时代的婚礼,自然很难成为爱情的体现形式。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柏燕谊说:“以前办婚礼讲求越热闹越好。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婚礼中很多环节因此有了更多纪念与祈愿的意义,比如迎祥纳福、人丁兴旺等。
如今,家庭模式由大家族式变成了更小的以两个人婚姻为主体,年轻一代心中和原生家庭的边界更加清晰,个体化的需求更加强烈,他们更倾向于认为,婚姻与婚礼是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幸福和生活不需要过多公开或分享,甚至被观摩。所以大家族味道太浓的婚礼环节,自然会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繁文缛节’,应该被取代。”
后浪研究所(北京36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媒体账号)发布的《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显示,不论男女,都认为堵门游戏、接亲、给宾客敬酒等,是婚礼上最没必要的环节。年轻人也更加注重婚礼的实质意义,而非形式。他们更倾向于将婚礼看作是两个家庭、两个人情感联结的开始,而非一场炫耀社会地位的仪式。
以往的婚礼犹如把高矮胖瘦各不同的人,套进统一的模子中,并告诉他们“婚礼都是这样的”“结婚就是要走这一遭”。所以,当代年轻人对旧式婚礼的“整顿”,实际上来源于不愿人云亦云、不愿随波逐流的“反权威”意识,也来源于对既定事物真实意义的批判性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能从婚礼中得到什么?”“传统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当他们找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整顿”婚礼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如今备受推崇的极简婚礼,正是“求真心态”照进现实,依照新人的实力、精力和需求“量体裁衣”,让他们能在婚礼上轻装上阵、创造特色,留下更真实也更难忘的回忆。
02
选择·性价比做到极致
《2023年轻人理想婚礼报告》数据还显示,在办婚礼的阻碍因素中,“琐事太多、麻烦”占81.6%,紧随其后的就是“费钱”,占比74.07%。收回来的份子钱还没有办婚礼的花费多,明显“赔本”的交易,也会劝退很多务实的年轻人。
然而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婚礼都极为重视,“风光大嫁”刻在老一辈的心中。站在父母的角度,婚礼并不是一对新人之间的“小打小闹”,里面还掺杂着传统观念、家族颜面、人脉资源等复杂的因素。
所以,除非是预算有限,办一场简单婚礼,往往要承受双方家庭的压力,甚至是亲戚朋友的异样眼光。这也导致很多新人即使想要婚礼简办,也很难说服父母。到最后,两代人各退一步,婚礼照办,但该省的省,能自己来的就不找别人。
3月底,“宁波96年新婚夫妻在村文化礼堂办婚宴”的新闻着实火了一把。酒店的宴席一万元一桌,礼堂的宴席4000元一桌,小两口综合对比了价格与菜色后,果断放弃了酒店。“不是酒店吃不起,而是村里礼堂更有性价比。”新娘林女士说。
同在浙江的B站知名UP主“康哟喂”用vlog记录了自己的婚礼——“我的婚礼,直奔主题!”视频开头,略显局促的“康哟喂”拿着话筒对宾客们说:“下面有请我的‘领导’CBB女士说两句!”
妻子也毫不废话,简单明了地宣布:“大家开饭!”接着,小两口活蹦乱跳地走下台。原来,这场婚礼没有接车、没有堵门、没有司仪、没有伴郎伴娘,但记录这场婚礼的视频播放量突破了200万。
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有人称赞这场婚礼“有意义”“是梦中的婚礼”,有人炫耀自己也办过这样简单的婚礼,充满创意个性,却省钱省力,不用像提线木偶一样,被婚庆公司摆布,还要掏空钱包。
“我和老公即将举行婚礼,南京的天气真的很热,所以只邀请亲近的、行动方便的亲朋来观礼,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接亲、婚车什么的一概不要,主打一个‘最高性价比’!”南京的项女士说,“我是做财务的,老公是程序员,我们都想看看把成本控制在最低的情况下,婚礼的效果会怎样。”
“我们看的场地蛮多的,什么社区礼堂、小型剧院、美术馆……就是没有想过去酒店,感觉在那里一不小心就会被‘宰’,菜单可选范围也小,花费还高。”
项女士介绍说,婚礼策划本来给出了包摄像、化妆、餐饮的综合套餐,她和老公掰开算一算,还是只定了场地布置的方案。她和老公的礼服是网购海淘的,场地是朋友开的民宿,请了一家策划公司布置,再加上摄影师、化妆师、餐饮酒水等整体花费预估为8万元。
项女士说:“我们都是98年的,刚工作不久。我们想靠自己办婚礼,目前手头只能凑出10万元。我老公家条件没那么好,所以对于婚礼,我们绝不踮脚去够那些奢侈排场,也绝不以此压榨两个家庭。”
办婚礼花出去的钱,尽数被自己、爱人和家庭享受到,而不是被中间商赚走,这样的婚礼怎能让人不爱?
03
平衡·仪式感与轻负担
实际上,面对婚礼这件“人生大事”,大多数年轻人头脑中的天平都曾不停摇摆:
宾客、亲友、父母与爱人,时间要匀给谁更多?盛大的排场、华美的礼服、精致的餐酒,什么更让人难忘?庄重的仪式、催泪的环节,哪种更能代表爱和婚姻的意义?
这与试卷中的主观题极其类似,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或许不难,跳出框架寻找独具个性的解法却不简单。笔者在年轻人“整顿”婚礼的相关新闻报道中,看到了数不胜数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国风婚礼、水乡婚礼、公益婚礼、单车婚礼、目的地婚礼、怀旧主题婚礼、演唱会婚礼……脑洞很大,仪式感拉满。
原来,年轻人并不讨厌婚礼本身,他们的解题思路也逐渐由“我的婚礼我高兴”变成“我的婚礼大家都高兴”。
一场好的婚礼,要能平衡好“仪式感”和“轻负担”。这更需要年轻人具备在个人喜好、经济能力和实际情况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能力。
2021年9月起,民政部在全国确定了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工作开展以来,民政部会同全国妇联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婚姻家庭服务机制,以“遏制婚俗不正之风”“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
2023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新闻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仅2023年,开展的集体颁证活动已近1.2万次,全国现有的687个室外颁证基地服务约40.3万人次;组织集体婚礼活动1625场,服务5.71万人次。
2024年9月,婚俗改革实验时间三年期将止。改革取得的成果已经可圈可点。
“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遏制不正之风,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面貌。”
民政部于2020年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这段话,早已如春风化雨,浸润无数人的身心:更多年轻人坚信,婚礼应该略去繁琐的形式,在简约中感受真爱;更多长辈的态度,也从不理解到不反对,最后到接受与认可;更多人旁观过、参与过简约婚礼后,由衷地发出“原来简单的也很好”的感叹……
截至发稿前,“三无婚礼”“极简婚礼”等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的阅读量已超过1.7亿,在新浪微博上的热度更是逼近3.3亿。年轻人对婚礼“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的“整顿行为”,已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风潮。
其实,婚礼应该怎么办,从没有过标准答案。从炫目多彩的婚礼舞台走下来,等待年轻夫妻们的,是婚姻生活中漫长且实在的平淡日夜。婚礼,也许不必非得借助盛大奢侈的排场来“秀实力”,也无需依靠繁杂紧张的环节“秀恩爱”。
婚礼只需让人明白,自己在所爱的人心里留下过什么样的独特印记,在今后要承担什么样的家庭角色。婚礼如能“减负”,爱意自然“加码”。
本文摘自《婚姻与家庭》杂志 2024年6月上
原标题《这届年轻人,终于对自己的婚礼“下手”了》
相关问答
家庭 医生 杂志 是月刊吗?是的,家庭医生杂志是一本月刊。它每月出版一期,为读者提供有关家庭医疗保健的最新信息和指导。该杂志涵盖了各种健康主题,包括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健康饮食...
幸福 家庭 是教育期刊吗?是。幸福家庭期刊是是由万方收录的省级教育期刊,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
推荐一款好的理财类 杂志 (针对个人 家庭 理财)?国内的财经杂志很多但专为家庭理财设计的杂志还很少大概属于此类的有《理财周刊》、《私人理财》、《大众理财顾问》但这些往往只在大城市或沿海发达地区...
家庭医生 是半月刊吧,每个月几号出版?..._出版资格_帮考网《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由中山大学(原中山医科大学)主办,是一份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读物。经过27年的潜心耕耘,《家庭医生》在行业和民众心目中建...
家庭 教与学是正规刊物吗?家庭教与学是正规刊物。《家庭·教与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广东省妇女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社科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主要栏...
我喜欢写关于 家庭 教育方面的文章,请问投稿到哪些报刊或 杂志 呢?不知你写的是针对几岁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投到《为了孩子》《父母》《孩子》这些亲子杂志上。。。不知你写的是针对几岁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投到《为了...
《父亲的新年》阅读答案中学生 杂志社 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最佳回答]1.本文通过对逝去的父亲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的思念.2.第7段3.文中的“新年”犹如一道难关,将父亲置于“新年”这一环境中,更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并...
小学校长要求学生订阅《家教报》合法合规吗,为什么?孩子学校每年都会发下一张期刊杂志征订表,本着自愿的原则,有家长填写上报,一切资源。曾经全部订过(一学期也就4、5百)然后每本看完之后觉得有很多根本不值...
家有儿女 家庭 成员介绍?《家有儿女》女主人刘梅是某医院护士长。一家家务都由她来做。她爱家,爱孩子们,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男主人夏东海原是儿童剧院编导,后来因为自己剧本的选角问...
想在时装 杂志 社工作需要 家庭 条件良好吗?如果家庭条件好,业务差,可能会被冷落的吧?虽说拜金主义盛行,老总也不至于不重视刊物品质而只看编辑家庭贫富吧?扯远了,其实我也是想当然。据说在时装杂志...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