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选范文 正文

明清小说研究 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

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

作者:杨志平(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明清时期是方志迅速发展乃至全盛阶段,明清方志中留存了大量的小说史料,但学界对此领域的关注尚有待加强。系统整理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对扩大古代小说研究视野、提升古代小说研究空间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明清方志之所以保留了较多小说史料,一是受明清小说创作极为繁盛的格局影响,二是方志与小说“同质异构”的学理性质使然。兼收并蓄的方志与文体兼备的小说在文献地位、价值功能、编撰理念方面有共同性。方志作为古代历史文献的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作为“正史之补”的形态而存在,古代小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同样也以“补史”形态而得以存续,明人甄伟自序《西汉通俗演义》有言:“予为通俗演义者,非敢传远示后,补史所未尽也。”这类观念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作为文献形态的古代小说的实际地位。方志与小说的编撰初衷,往往皆以教化为先,这点确保了两者有限的存在空间。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凡例”有云:“凡旧志所载,多有怪诞不经、幽眇难明、惑世诬民者,悉去之不录。为名教虑也。”在小说家那里同样有言:“俾好生不杀,为仁之一途,无害于教化。故贻谋自广,不俟繁书,以见其意。”(唐李翱《卓异记》自序)正因如此,方志编撰者也同样体认了小说的教化价值,所谓“志中所载,择其要而切者,为小说断之。所以寓惩劝,广去取,补缺略也”(嘉靖《长垣县志》“志例”)。从宏观层面来说,方志编撰者与小说编创者往往以去虚存实、绝假存真的意图来指导编撰实践,进而从形式上避免世人可能存有的偏见。如万历《贵州通志》“凡例”云:“凡远事据经史,近事据见闻,不以臆说。”而小说家也有类似见解:“近日著小说者多矣,大率皆鬼神变怪荒唐诞妄之事。不然,则滑稽诙谐以为笑乐之资。离此二者,或强言故事,则皆诋訾前贤,使悠悠者以为口实。此近世之通病也。如君所言,皆无有是。其著于录者,悉可考验。”(唐陆希声《北户录》序)

正是由于方志与小说在形式与内容诸多方面皆有相似相通之处,使得方志中的不少载述如风土民俗、名人逸事、信仰祭祀等方面内容,均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古代小说范畴,也有研究者径直称之为“方志小说”(辛谷《“方志小说”探源》,载于《暨南学报》1991年第1期)。不过确切来说,方志与小说还是分属两个不同门类为妥。在此理路贯通的前提下,方志留存小说史料其实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比此前更显繁富与庞杂,同时也倍具价值,因此更加值得精心整理。约略而言,其研究价值大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扩充古代小说文献存量,丰富古代小说研究对象。文献留存问题一直是文史研究的出发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学科生命力能否持续久远的关键要素。新时期以来古代小说研究之所以能不断开拓新的研究境界,是与《古本小说丛刊》《古本小说集成》等大型小说文献丛书的整理出版以及相关学者积极爬梳钩沉之功密切相关的。就当下的古代小说研究格局而言,既有小说文献固然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发现与钩稽新的小说史料也更显必要。在这当中,明清方志就是一个早已存在却亟须深挖的可贵矿藏。在明清方志的人物传记、逸事、仙释等门类中,有不少小说类文献作品得以载述,这些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也不乏佳作,值得辑录。例如,顺治《潮州府志》卷十“轶事部”载“交趾道士”:“金山上有交趾道士,年近百岁。渡海船坏,结庵于此。养鸡大如倒挂,子置枕中,啼即梦觉。又一胡孙,小如蛤蟆,线系几案间。道士饭已,即登几食其余。又有龟,状如钱,置金盒中,时出戏衣,褶常题一诗云:‘流动乾坤影,花沾雨露香。白云飞碧汉,玄鸟过沧浪。月照柴扉静,蛙鸣鼓角忙。龟鱼呈瑞气,无物汗禅房。’僧惠洪见之,戏曰:‘公小国中引道师也。’后莫知所之。”此篇作品亦见诸万历时期朱国桢《涌幢小品》卷二十二,所不同者其中开篇则言:“广东有道士,年九十九。状貌奇古,目光射人。自言来自交趾,别号漫叟。”根据此部方志编者吴颖序言推测,《涌幢小品》的载述极有可能源自嘉靖或弘治时期的《潮州府志》。本篇作品笔法凝练,思绪奇特,气象明朗,完全可作为志怪小说研究对象。

第二,助推小说家生平考辨,深化与填补小说家生平认识。古代小说在文体序列中备受轻视乃至诋毁,因而小说作者往往无意署名,使得大量小说作品难见真正著者,这对小说研究带来了诸多困扰。而倘若将视野投向明清方志,往往能有一些意外收获。例如,明末清初《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学界一直以来对其生年、字号、交游等情况的认识有不少错误,笔者在梳理清人汪日桢编《南浔镇志》、伊汤安编《嘉兴府志》、沈彤编《震泽县志》、光绪《乌程县志》与同治《湖州府志》等诸多方志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细致考辨,得出了“陈忱生于1615年,字遐心而非字敬夫,号雁宕或雁荡,平生交结对象主要为惊隐诗社成员”等结论(《陈忱生平交游考》,载于《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1期),修正了既有的不当认识,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又如,有关清代小说《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的生平,学界的认识一直较为模糊,近年许隽超先生通过整理光绪《蔚州志》相关史料,将此问题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参阅许隽超《〈绿野仙踪〉作者李百川生平家世考实》,载于《文学遗产》2012年第3期)。这同样是借助明清方志考证小说家生平的成功范例。

第三,折射古代小说理论观念的复杂性,反映古代小说的实际生态。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大都依托于小说评点、序跋等批评文献而展开,此举固然有其必要意义,不过这未必能广泛反映古人有关小说观念认识的真实状态,例如刻意标榜与别有居心式的批评在这类显性理论文献中即普遍存在。而就明清方志而言,其介乎正史与稗官野史之间的存在性质、编撰者大都既非名流显达亦非市井盲丁的身份特点,使得明清方志得以更普遍地反映主流民众的相关认识,因而其中的小说史料所体现的有关小说理论观念更为确切:一是小说价值的可观与可废并存,二是文体属性的虚构与征信并存。明清方志中相关小说见解既相互龃龉又彼此印证,而这恰恰是正史与野史、雅文学与俗文学、正统观念与边缘思想、上层需求与民间追求等不同价值观念对立融合的体现,古代小说的真实境遇大体因此而生成,而这正是方志所留存的小说史料与其他领域的小说史料的不同之处。

明清方志中的小说史料是值得持续发掘的“富矿”,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整理明清方志文献过程中,需要研究者尽可能贴近古人小说观念,以宽严相济的眼光来审视相关史料,尤其对其中的作伪史料也应认真对待,因为从小说研究视野而言这同样具有价值,毕竟文学研究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研究。当然,在涉及作家作品的史实问题上,作伪史料显然不具价值。此外,研究者也应注意版本的甄选比勘,以免误入歧途。

明清江南小说史探究

中国古代小说的现代学术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经过百余年研究积累,已经在小说史料、小说史和专题史、作家作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江南文化在明清小说发展演变中产生作用的讨论,鲜有涉及。正因如此,冯保善十年磨一剑所著的《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有意识去深化中国小说史的研究领域,力图突破明清通俗小说史研究的既定认知。这部列入“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著作,深度探寻江南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的复杂关联,既尽力贴近明清历史情境和江南文化语境,又着力分析明清通俗小说发生、发展和嬗变的深微之处,呈现了更具丰富性的明清小说历史面貌。从论著的整体立意看,这本书在有关明清通俗小说衍化的问题上,综合社会史、教育史和出版史做多学科交叉研究,不仅使一些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得以澄清,而且丰富了明清小说史的知识理论谱系。

探究“江南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关系不难发现,冯保善首先是从辨析“文化江南”入手,着力还原了明清通俗小说史上的“江南”面貌。在作者的叙事中,“江南”之范围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江南”,而是着眼于“文化江南”层面,“以今天的苏南、浙北,即明清时期的苏、松、常、镇、宁、杭、嘉、湖八府及清太仓州为中心,兼及浙江其他地方与扬州、徽州两地”。无疑“文化江南”既是贯穿全书的核心概念,又是叙事逻辑中的典型意象,它所代表的是明清时期经济最为繁荣,也是文化最为活跃地区。“文化江南”是一个彰显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文学等领域互动关系的概念,“文化江南”既是切入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的重要维度,也是探寻“明清通俗小说发展史”的最佳角度。

明清江南地区,不仅是小说创作、评点的中心,也是小说出版、传播的中心。作者选取了与明清小说关系至密的江南大众娱乐文化、江南教育大众化和江南书业出版文化等三个面向,分别探讨其与明清通俗小说的涵纳关系,清晰完整地呈现了江南文化是如何在复杂的文化场域中影响着明清通俗小说的发生、发展、繁盛和衰微。在作者看来,作为大众娱乐休闲读物的小说“兼具文化产品与文化商品的双重品格”,并在大众文化出版勃兴的浪潮中“得以迅猛发展,并走向繁荣”。基于对明代江南“消费社会”形成和小说作为“文化商品”的判定,作者厘清了在《水浒传》《三国演义》之后通俗小说史并不存在近200年“空白”的学术悬案。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时代的到来,与江南教育的大众化、通俗小说读者消费市场的壮大、图书出版事业发展,以及江南基层士人等创作人才资源充足等直接相关。以江南书业文化为例,明朝之前的江南刻书与印刷书的发明相伴随,明代的江南成为当时全国刻书业的首要地区。至清代,“南京、苏州、杭州繁荣的刻书业,使得江南成为清代刻书业的龙头老大”。作者认为,“一部明清江南话本小说的出版史,其所呈现的就是一部明清话本小说的兴衰史”。

在有关明清江南通俗小说研究范式建构的问题上,作者探索了具有突破意义的研究路径。一是首次系统探讨了文学史家视野下的明清江南小说创作地位。二是首次探讨了明清江南通俗小说创作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分期。三是首次明确提出“明清江南小说文化”概念,并通过分析209位明清江南小说作家或评点家、399家明清刊刻小说的书坊等,再现了明清江南小说中心的繁盛风貌。作者的这种实践,既是对明清江南通俗小说历史面貌的“深描”,也是对江南文化与明清通俗小说关系询问中所生发的新问题做出的理论探索。

(作者系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25日第10版

作者:陈进武

相关问答

明清小说 发展的原因】作业帮

[最佳回答]1.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城镇兴起,文学需求量大2.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大3.印刷术的完善和发展4.明清时社会危机加大,人们通过小说寻求...

明清小说 的特点及其意义论文?

明清小说的结构特点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

【说出 明清 时期 小说 的思想特点是什么?文化上的这种特点说明...

[最佳回答]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

古代文学 研究 领域?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题、中国古籍校读法、西方文论专题、现代语言学专题、明清小说戏曲研究、唐宋诗词与散文研究、文体学专题、中国文学与文化、文献检索与利用...

明清小说 的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明清小说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

明清 十大著名奇书?

分别是《世无匹》、《凤凰池》、《咒枣记》、《幻中游》、《引凤箫》、《恨海》、《燕子笺》、《花影集》、《蝴蝶媒》、《麟儿报》。拓展资料:《凤凰池》是...

唐诗,宋词,元曲,清朝的 小说 ,那明朝有什么特色呢_沪江网...

同学晚上好呀~明朝清朝都是小说呢~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明清是中国小说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

概括 明清小说 的特征?

代表作: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大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老残游记》其...

明清小说 繁盛的原因是什么?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

什么是 明清 十大文学名著?

1、《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