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探险》杂志:你好,2019!
既然“户外”不是探险,那户外到底是什么呢?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们就用《户外探险》十二期刊物的专题来作答——
一月 “金犀牛”
金犀牛不仅仅是一个奖项,还是一个话题,一个打开户外圈的入口。当然,它还是历年一月刊的经典专题。
过去一年中,中国户外圈最重磅、最有影响力的户外成就和户外大咖都云集在这刊杂志。如果你错过了过去一年中的精彩,那么这是你最后一次补课的机会。
二月 “人力旅行”
顾名思义,人力旅行就是不借助任何外动力,凭一己之力,自己决定探索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自由又环保,而且超级酷!
4700公里,150天跑步穿越318国道。单人单车北美骑行之旅。划着皮划艇,黄河万里独漂流…… 我们不仅热爱探险,还在提倡一种生活方式。
三月 “以柔克刚”
他,不再是户外运动中的主角。
她,开始成为了攀岩、登山、长途徒步、越野跑等诸多户外项目中不可替代的角色。
国内有罗静、于红岩、于音、简丹、张诺娅等女神,国外也有Luka Lindic、Ines Papert、Nina Caprez等结合力量、柔美、狂野的小姐姐们。
能上山,能下海,能摄影,有的还能“上天”!在你们身边,也一定有很多这样的小姐姐吧?
四月 “灵犬当道”
“为什么网上尽是些喵呢?”
“因为狗都在忙着户外呢!”
狗狗作为人类的朋友,也经常出现在各种户外活动或运动中。四月刊,这些小狼狗、边境牧羊犬、欧洲猎犬,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狗狗们纷纷出镜。
狗狗是曾带给你欢乐的小动物。悲伤时,不如看看它和主人们的户外故事?
五月 “三江寻源”
生于中国,我们深知河流之于生命的重要性。长江、黄河、澜沧江以及它们的支流如同贯穿身体的血液脉络,给中国大地输送着养分。
我们在五月春暖花开之日,入荒原,追溯生命之源,寻找大河源头的秘密。
六月 “成为铁人”
六月,江河湖海渐暖,又到了铁人们纷纷下饺子…哦不,是下水的日子了。
铁人三项不仅仅是游泳、跑步、骑车三项运动的叠加,而是铁人爱好者们日复一日的训练,和对待耐力运动的哲学。
我们从初心、训练、营养、战术、赛事、故事等角度出发,邀请国内著名铁三运动员们带大家深入铁三的世界。如果你是一名铁三老鸟,你会从中重温诸多心得。如果你是一名还在犹豫的新手,这期杂志会帮你下定最后的决心。
七月 “谁带你云端之上”
是啊。不得不承认,多少读者就是等着这期登山专刊。中国民间登山运动发展到今天,可谓是花开遍地。“8000米商业攀登”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
到底是谁,在主导着8000米山峰的商业攀登?又是谁,在带领我们漫步于云端之上?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中国的8000米之路?
作为一本刊印17年之久的专业户外类杂志,我们的责任不是歌功颂德,而是批判性地思考这些问题。希望看完这刊杂志的你,会了解一些什么,又改变你一些什么。
八月 “跑圈江湖”
有人的地方的就有江湖。当你夹杂在北京马拉松的三万名跑者之中时,你会不得不感叹。跑圈江湖的水,也忒深了吧!
江湖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面孔,各种现象、纷争以及传说,甚至能自成产业链、利益链甚至是鄙视链。为了更深刻地看透这江湖,我们从奖金、替跑、兴奋剂、环保、恶劣天气、积分制、网红、亲子跑、赛道急救、直播等热议的10个关键词切入。
江湖的水很深,小心别着了道儿了!
九月 “三国巡”
这期除了“横跨三国旅行”的专题之外,还有一件特别值得纪念的事情。那就是这期九月刊,同时也是《户外探险》杂志17周年专辑,以及第200期整!撒花~
世界那么大,这期我们就带你去看看,如何用节约时间成本,且经济高效的方式去环游世界。无论是格鲁吉亚的外高加索山脉,还是奔跑于环勃朗峰的UTMB越野赛,亦或是漫游于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的海底世界……
原来,“三国”不是一本书,而是打开世界的新方式!
十月
“旅途中的温暖:那些让你不舍离去的民宿”
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大理的洱海边晒太阳。在贵州丙安的吊脚楼里看青山绿水。在束河古镇的小木屋里,听老人们讲述茶马古道的故事。在广西阳朔的攀岩小镇里从早爬到晚。在拉萨的仙足岛疯子们的乌托邦情怀。是不是很庆幸,这是一道多选题。
“民宿游”渐渐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旅行方式。
不少旅行者停留在了自己所热爱的地方,改造当地的房屋成为民宿,为更多的旅行者提供一个温暖的家。也许,民宿并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的温暖和人情,却让更多旅人放缓脚步,缱绻留恋……
十一月 “逃离深渊”
听说过“泰国洞穴救援”的故事吧?
今年6月,一队泰国足球少年们被困山洞,多国联手上演“18天世纪大救援”。这个故事充满了离奇、神秘、绝望和反转。《户外探险》杂志耗时两个月,大量国际采访,最后写出了这篇精彩的特稿作品。
这篇特稿在微博上阅读量已经超过了800多万,上万人转载,几十名百万级大V纷纷联名推荐和好评。大部分读者表示:“一看口气,热泪盈眶!”“又是一部天生的好剧本!”“这是今年国内最好的体育类报道了!”
不需要过多解释。我们在杂志上,史无前例地全文刊发了这篇2万多字的深度文章。用文章中的话说:你以为你知道的是整个故事,其实你知道的只不过是结局。
十二月 “再见2018”
精彩的2018年终于要说再见。我们从攀登、徒步、攀岩、旅行、跑步、骑行、环保等多个角度,回顾了2018年的中国户外圈。
徒步有网红“藏东南”,登山有轰动圈内的国人登顶贡嘎珠峰,攀岩也有大岩壁、抱石、传统攀方面的新突破,崛起的90后逐渐成为“在路上”的旅行主力军,中国越野跑者开始在国际大赛上闪耀……
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2018,但这一定是最精彩的2018。
“专题策划”栏目只是杂志的一部分。此外,我们不定期会有自游、家园、书架、骑迹、徒步、文化、看点、锦囊、面孔、玩转、尚跑、山岳、装备、镜头、轮上、丝路等等几十个栏目,轮番上阵轰炸你的视觉和心灵。
“户外不是探险,人生才是。”那户外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我们则用2018年的十二期杂志作了回答。
在纸媒式微的年代,或许你会拿着手机,撇撇嘴说,都什么年代了,现在谁还会看杂志啊?请给我一个理由。
好。
抛开“情怀”这个不算理由的理由之外,我再给你三个——
2019年《户外探险》杂志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看 。我们不敢保证你什么,但争取做到:每一期杂志都会让你觉得有收藏的价值 。除了杂志之外,我们还准备了满满的福利 如下。2019年第一期《户外探险》杂志已经刊发。扫描二维码,杂志很快到手。
露营地,没有死于2023
*本文为「户外探险OUTDOOR」原创内容
「六月不是露营天」,炎夏一来,露营博主以瑞表示,自己和粉丝们都热得要「封帐」了。
尽管各大营地在高温下纷纷推出体验官等活动引流,但不少露营人都认为,仅带帐篷主题的商业营地已经失去吸引力。美食节、音乐节这类联动也不能算新鲜有趣。当下,露营活动至少得包含点自然美学教育,或者和其他户外运动组合,「让人觉得有收获」才行。
在动荡又复安的过去几年里,露营业经历了自己的潮起潮落,疫情期间的高烧式「露营热」降温后,又随着放开而迎来「倒闭潮」:连锁营地亏损停业,中高端品牌业绩暴跌,就连风靡一时的Snow peak也在各类拆解报道中被反复「鞭尸」。
但除了变化的市场情绪,露营也在冲击与洗刷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面貌:营地的业态走向复合与多样化,而装备党也开始删繁就简,回归平价露营。
《户外探险》杂志约访了6名露营从业者和爱好者,试图重新锚定露营在城市人生活中的位置和价值,并进一步理解——风暴之后,露营究竟走向了何处?
作为新晋露营博主,在「露营潮」尾声入局的以瑞,几乎没察觉到露营的「降温」。「我认识的营地咨询量都挺大的,出去玩的时候经过的野地、公园,也都支着帐篷和天幕」她说。不仅如此,从前她发布的一些露营经历,在今年被很多「后知后觉」的人发现,收藏量不断上升。
今年五一跑去永泰棕旅房车营地的羊一也告诉《户外探险》,「提前半个月订位,只剩最后一个营位了,后面想续住都不行。」
2024年的头两个月,露营行业新增注册企业6600余家,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长5.6%。2024年3月,「露营」在美团、大众点评的相关搜索量同比上升450%。如今在小红书上随手一搜,露营的相关笔记量超过866万。而据艾媒咨询预测,到2025年,国内露营的核心市场规模将达到2483.2亿元。
露营这把在很多人眼里快烧熄了的小火苗,似乎已经悄悄「复燃」了。
自从在安吉第一次体验了露营后,以瑞就知道自己喜欢这件事,「早上睡醒,鼻子里吸进带着松针味儿的脆脆凉凉的空气,四周只有树林里的鸟叫,我感觉整个人都有点超脱了,当时就想,以后还来,周末要常来。」
这之前的周末,以瑞几乎都是在逛街、拍照、喝咖啡中度过的。自从开始玩露营,她就觉得去咖啡馆这件事儿根本没意思,「豆子也不如自己在野外磨得香。」也愈发觉得城里的活动都是换汤不换药,「根本没我挖木勺有成就感」。
▲以瑞挖木勺留下的痕迹。
2023年年中,以瑞从广告公司离职。她很爱去十二营地里沉浸式挖木勺,听会做手工的老板Kengoo介绍早期北欧人在不断迁徙的生活中挖木勺的历史,以及它背后的BC文化(Bush Craft,丛林技能)。
阿羽的露营事业更是在2024年迈入了一个新高度。
作为速成型露营选手,22年刚下场没多久,阿羽就进修成了「高端装备党」,不仅开始带着朋友们出去露营,还会去露营社群找志同道合的陌生人一起。但因为加入的社群往往达不到他对露营品质的要求,「我觉得精致露营得有漂亮的桌椅桌布,鲜花、水果和零食,但有的领队好像完全是在敷衍凑合」,很快,阿羽就萌生了自己做领队的想法。
阿羽的主业是做证券,人脉很广,「结实的人素质也高,主要走私域」。由于带队口碑好,社群成员的增长比阿羽想象得还要快。由老带新、以一传十,阿羽的社群很快就从十几个人壮大到七十多人。做得久了,还拓展了一些商务客户,「帮很多工会做过露营团建的全程策划」。
▲阿羽在朋友圈发布的招募公告。
找合适的扎营点,准备天幕、桌椅、灯光投影、炊具厨具、酒水零食这些装备用品,统计报名成员的拼车需求……在不降低露营品质的前提下,阿羽一个人兼顾团队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确实操碎了心」。
糟心的事也很难避免。譬如有的参与者觉得自己花了钱,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不仅在野地里挑三拣四,还在活动中破坏环境。2023年,因为上述原因,阿羽先后四次解散过满员社群,「也是因为不缺流量吧,不谦虚地说,深圳周边我确实做得数一数二,随时都能组出新的500人社群。」
对于军旅出身、具备成熟野外生存技能的陶焘来说,露营并不是难事。2007年,他就开始从517户外网上报名徒步露营、和陌生驴友组团,去北京海坨山谷看月亮、黑水三奥雪山看日照,在墨脱拿盐和烟头烫过身上爬的山蚂蝗,还亲历过雪崩。
但他并不看好传统露营在国内的前景,「喜欢露营的得是游牧民族的后代吧?比如欧美人,基因里带的。我们中国人其实不太适合露营,咱们就是喜欢四平八稳的房子,去露营也不过是尝个鲜。」
一直爱好户外的孟哲也说,「第一次徒步露营,感觉完全是在土里打滚儿」。孟哲跑了五年的十公里,也挑战过半马赛事,冬天滑雪、夏天玩帆船,每年都从舟山到深圳长航一次。
2017年,他在马蜂窝上看到一个印尼龙目岛三天两夜、登林贾尼火山的徒步,连攻略都找不到两篇,就兴冲冲地出发了,「踩着火山灰往上爬,脚底下一直打滑,头天晚上睡帐篷就累感冒了,现在想想也是无知者无畏」。
▲孟哲在航行中。
孟哲以前觉得露营只是徒步里的必备环节,「那你在野外,不得有个帐篷、睡袋、防潮垫,才能睡觉吗?」疫情的时候,大家说露营火了,叫他一起去玩,「我心说那有啥可玩儿的?」装备、食物都要自己背,梳洗也不方便,遇到个蛇鼠虫蚁,突然刮个风下个雨的,大部分人都受不了。
2018年,日漫《摇曳露营》大火,帐篷和篝火变成了一种温暖、治愈的意象。2020年,韩剧《机智医生生活》五人组里,四十岁的颂和独自驱车,在野地里布置营具,煮咖啡、听雨声的周末,也让无数打工人心生向往。
很难说影视剧释放的信号有多大作用,但日韩的精致露营风潮就这样刮进了国内。
▲韩剧《机智医生生活》剧照。
精致露营(Glamping),又称「搬家式露营」「野奢露营」,主打一个「既要又要」「全部都要」。它与极度压缩睡眠、餐饮需求的欧美野地露营完全相反,转向将城市的卫生、厨房、卧室系统以车为载体搬进自然空间,追求良好的梳洗条件、完美的睡眠体验、精致的饮食和娱乐方式,不仅妥当安置了进食、排泄、休息等原始需求,还能照顾到文化品味和消费潮流。
2020年,孟哲入手了一辆旅行车,随后他也想试试野奢。一试觉得挺惊讶,「原来露营还可以这样?」
想着精致露营主打一个格调,色系、搭配、牌子都得「有点儿品」,孟哲先是海淘了日本DOD的黑色系金字塔帐篷和天幕,又买了那时特别流行的木质蛋卷桌、日本Logos的充气床、北欧品牌Trangia的套锅、美国Coleman的汽灯、浙江Kinoco的实木灯架。
除了各式各样的露营道具,在他社交平台的露营照片中出镜的还有一本《存在主义咖啡馆》、一瓶爱尔兰杰克瑞恩五年过的雪莉桶,一张布朗尼乐队22年发行的透明红色限量10寸LP《JULIE》和黑胶唱片机。
以瑞装备的主要元素则是亮眼的黄色:黄色的JEEP牧马人,黄色的ETROL天幕,黄色的汽灯、蛋巢垫、收纳包、睡袋、咖啡壶、柴火桶,还有一个纯粹为搭配其他单品而购入的黄色索尔箱。
▲以瑞的黄色“大件儿”们。
盘点自己2023年购入的帐篷们——从五十多斤、顶部自带TPU、能带去蒙古看星星的TAKIBI塔吉比新秀,到牵牛岗、鹿鸣大地营地、迷笛音乐节都用过的polar双人帐,方方正正、搭起来既像大排档又像小卖部的韩国Backcountry320,还有CAMVIL乌龟帐、Claumbaer M1军事风车尾帐、能搭配自产柴火炉的Pomoli新款球帐——以瑞自己也长吁一口气,「买买去去的过程真挺花钱的」。
据马蜂窝统计,近四分之三的精致露营受众都来自一线、新一线城市,其中近九成为80-00年的亲子和青年群体。艾媒咨询发布的消费行为报告显示,超七成的露营消费者会在装备上投入3000元以上,而其中超过30%人群则会花费破万元。
和品牌消费相伴相生的格调或许早已成为都市生活的骨血,对于城市新中产来说,即便只是纯粹「追求舒适」,背后的隐性支撑条件仍远胜常人。
2022年夏天,羊一觉得露营的人明显变多了,「溪水里的游客像下饺子一样」。于是他开始特意找稍冷门的地方,但越来越难找。
那个夏天,RON的公司团建也选择了去贵州的海边营地露营,「去的时候不仅有另一个公司在团建,周围还有很多小情侣。」
据艺恩营销智库监测,2022年,小红书平台关于露营的笔记较2020年增长了8.2倍,笔记互动数量增长6.7倍。营地里人挤人,露营赛道也一样。天眼查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国内露营企业总量还没过千,2020年达到9358家,新注册企业破万;2021年企业总量增至21436家,新注册企业突破两万,而2022年的增量则直接跃过三万。
这一年,孟哲从小米离职,在一个投资人帮助下开始在北京周边做房车路线的生意。他在民宿园区里拿了一亩地做营地,自己租赁房车,再连同线路产品(包括餐饮、景区旅游、营地休闲等一系列配套服务)打包租给客人。
▲孟哲的房车营地。
作为轻度假活动的顶端玩法,房车露营可以「一体化」地把城市生活系统直接开进乡野,甚至省略了GLAMPING重新搭建的过程。但相应地,房车对驾驶能力、财力的要求都更高。孟哲说,房车在国内的主要受众还是中老年人群,但老年人往往不会把钱花给营地。「大头客群不消费,小头客群人太少,这种业态很难让营地挣到钱。」
不过,2022年的风口仍给这门不算太好的生意带来了「野蛮生长」的空间,「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被疫情憋太久,流量是真的好」。同年6月,孟哲找朋友做了两次线路测试,拍了些推广用的照片,就在美团上线了产品。没在别的平台做私域,也没怎么买推广,纯靠自然流量,孟哲一周光接散客就能有五六家,「还不算团客」。
「圈块地就能赚钱」的好光景让露营业乱象丛生,下场的营地主有不少是对露营和户外没什么概念的前餐饮、旅游从业者,还有很多是自己有土地经营权的农民。
据孟哲观察,北京密云区清水河两边的二三十个露营地,绝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趁着流量热度在自己的地上围出来的。「投机的人太多了,」陶焘说,「都觉得这个行业既能赚钱,投资又少。」
陶焘在2020年上半年就开始经营露营地,「开始这个东西特别少,等资本进来后,整个市场就天翻地覆了。」那是2021到2022年期间,资本开始流向露营。
2021年11月,仅成立了一年的露营品牌「大热荒野」拿到两轮千万级的融资;2022年,在疫情下从高端旅游转向精致露营的「嗨King」营地也获得了百万级的天使轮融资。
「有资本支持的营地可以大量购置土地,基建方面也可以放开干」,陶焘说,人员控制上也是一样,「像我们的运营人员大概也就5-8个,而有资本进来的可能就有五六十人。」
虽然被资本挤走的经营者也有不少,不过在陶焘眼里,资本入场、竞争加剧都不能算作对营地生意的毁灭性打击,2023年开始大量减少的客流才是。「疫情期间特别顺,放开之后,营业额直线下滑」。大洗牌的时刻到来了。
2023年春天,公认因为吃疫情红利而暴涨的露营业迎来了一波流量低谷。重新恢复的出国游、跨省游等远途旅行迅速分走了近郊游的客流,而处在产业链下端的营地在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生存境遇走向冰点,很多营地没能撑到夏天。
不过,回看这波被报道过的倒闭潮,激进扩张带来的需求膨胀危机在市场的乐观情绪中被掩盖得很明显。
2022年10月,露营地经历了最后一波好光景。文旅部和携程数据显示,同年国庆期间,选择城郊游的游客占比超过60%,露营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0倍,83%的用户选择在营地过夜。因为拿地改造需要一定时间,在22年做足准备、23年才真正进场的人其实更多。
星谷营地创始人李海波在接受《深网》采访时给出的预估也与此类似:2022年的营地相关企业有7万,2023年达到20万,而到2024年底,大约有18万家营地都要被淘汰。
▲星谷营地。图源/星谷营地官方小红书账号。
露营本就有淡旺季,在北方更是如此,譬如北京的10月到来年3月基本都是淡季。经过一个没有生意的冬天,很多露营地在今年才迎来了一波「真正的」倒闭潮。据孟哲给北京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所做的统计,单北京地区关掉的营地就至少有130家。
孟哲自己的营地也没能撑过23年的春天,「过了(22年)国庆之后,流量一下就下来了,季节也不支持,11月水管就开始上冻。转年来可能就卖了一两个产品,还不如22年一个周末的量。」
「原本算着两三年的时间就能回本,没想到都撑不了那么久。」他说。
▲孟哲在露营中。
陶焘觉得「野蛮生长」是很多营地倒闭的直接原因,他表示,如果主理人缺乏营地经营常识,他们的营地生意将会在第二年困难重重。
首先是维修费用。除了第一年,从第二年开始,维修费占支出的比重会直线飙升。据陶焘介绍,需要动工的设施多如牛毛,以他自己的营地为例,地台、道路等基建需要大工程设备进场维护,给草坪浇水施肥、处理杂草、进行病虫害管理也都价格不菲。凉亭这些微型建筑虽然不用动主体架构,但也要修补,譬如篷布就要年年更换。
小型设施的维护则更为精细:雨季要给所有含棉布的帐篷去霉斑,床垫也要做清洁。而耗材诸如餐饮炉子更是一年一废,夹子、篦子这些烧烤用具,洗漱用品,过夜帐篷里的布草都要常常更新。
孟哲则认为,土地属性、建筑指标的不确定性才是营地主们最大的敌人。
在为协会研究露营业的这两年里,孟哲觉得露营最怕的并不是其他旅行休闲方式对客户的争夺,「政策的不确定性给人带来的无力感才是最强的,土地管理就像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营地主的头上。」
据孟哲观察,在北京,由于搭建大型TP帐、建营地中心这样的投资很容易涉及违建问题,很多营地的主理人并不敢持续地往营地里投钱,「甚至卫生间坏了,都没动力去修」。
孟哲认为,如果地方的政策宽容,在厕所、地面这些公共设施上投入就很自然,但管控严格的城市则会限制营地主提供更好的服务。「没有持续投入的动力,营地就会因为没有新的东西,而变成一潭死水。」
除了土地管理的问题,更多营地主在「大洗牌」后头疼的是如何打出差异化——不被特色民宿和其他公园景区抢走客流。
过去几年,许多营地主尝试规避同质化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无论是仿造霍比特人居住地做的童话木屋,还是圈了农田果园推出的插秧、采摘等农事体验,或是在22年底突然火爆的「围炉煮茶」活动,新项目总是过不了两周,就被一拥而上的效仿者变成常态。
陶焘制造特色的心得是「专攻擅长的」。因为早期做体育赛事,2021年,在资本挤压下,他舍弃了营地里原有的部分游乐设施,把团建、体育这些自己更擅长、成本更低的活动融入营地。
譬如他设计建造了一个小型斯巴达场地,「本来是五公里、三十个项目,就缩成两点五公里、十五个项目;设施高度也都降下来,推出儿童版、亲子版、家庭版。」陶焘自己评价,因为体育项目是团队本身专精的领域,「效果好,而且没法复制」。
2024年,复合业态和「露营+」的打法正式成为了露营业的新趋势。无论是自2023年始每逢春季都在杭州举办的CLE(China Camping Life Expo)中国户外露营生活展,还是许多地方政府推出的生活节等露营主题活动,户外生态的边界正被不断拓展。
露营的餐饮、装备和文化,也不断在与音乐、艺术、时尚等其他生活方式产业相融合。孟哲观察到,夏季期间,户外活动的组合模式多了起来,提供徒步、皮划艇、路亚等组合玩法的营地也在变多。
「单指望营地挣不了钱的时候,分清最主要的目标客群很重要。」陶焘说。他平均每二十天就会推出一个新活动,选择时下比较热门的主题,比如徒步、篝火节、咖啡节、饮食节等。不过,虽然很擅长给营地增加热度,陶焘觉得所谓复合业态还是不能剥夺露营最核心的东西,「自然景致才是最稀缺的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硬条件,其他东西最多算锦上添花。」
▲兰州水墨丹霞景区的营房(右)。
机遇也同样存在。2023年底,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确提及了对露营场地建设、相关服务设施升级、及土地供应策略优化的支持。
去年发布的《广州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区域名单》,其中也公示了超过百个可搭建帐篷、开展露营活动、支持休闲野餐的公园和景区。各地方政府陆续发布的对露营业的指导意见中,也都一致鼓励各大旅游区划出露营功能区。
有人说,过去几年的露营热很像户外生活方式在国内的阶段性市场推广。虽然放开后,其他休闲方式对露营的分流、平台曝光量的下降使得热度降低,但国内的露营业也已进入了自己的蜕变期。
作为轻度玩家的羊一,早已把露营和野餐「常态化」,但他求的只是「适度」亲近自然,出行时免不了要把露营地和特色民宿平行比较。
而RON坦言,虽然团建后也去露营地玩了几次,但疫情放开后,自己和朋友小聚的场所又回到了酒吧和酒店。对他来说,露营更多是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和人建立连接,「更看重的是跟朋友在一起的体验,露营只是一个形式」。
困难的几年过去后,仅仅想和朋友小聚,或仅仅想接触蓝天绿地的人,其实都能找到露营的替代品。有的人接触露营的场景变成了露营主题的咖啡馆;有的人开始「居家野」,在阳台上观察绿植,把吃饭的地方换成野餐垫。
而真正留下的人则重新校准了「露营」和「户外」在自己生活里的位置,甚至开始拥抱一种全新的生活。
初期的Glamping「购物狂热」过后,以瑞找准了自己的需求,在装备上开始删繁就简,愈发看重产品的质量和实用性。现在她甚至会自己动手拓展装备功能,譬如黄色索尔箱被她配了桌板、加了滑轨、包了保护套,变成了「桌面+收纳」双重系统;露营灯架她也没再重买,而是用自己之前的摄影装备加上大力夹DIY了一个。
了解到BC露营之后,以瑞还喜欢上了庇护所搭建。看视频,学基本结构,然后举一反三,这些「劳心劳力」的活儿她现在做得津津有味。学成之后,只要简单背个包、捡个树杆,给树杆套上手套(防止划破天幕布),以瑞就能用天幕在树林里给自己搭个洞穴式的小窝。她最喜欢金字塔帐篷形态的庇护所,封闭性很强,「好像能感受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史前人类」。
▲以瑞搭建庇护所的“工具包”。
不上班的这一年,以瑞慢慢拓宽了自己探索户外的范围。第一次体验没有营地、厕所和洗浴设施的重装徒步露营,以瑞颇有些不适应:「扎个帐篷地儿都找不平,斜着睡了一晚上」;水和食物得自己背,要是带不够,下个山都能饿晕;上厕所就用铲子挖坑、拉野屎,还得填埋好;不能洗澡,纯靠忍,「怪不得徒步露营的衣服那么讲究,贴身的东西得长穿不臭才行。」
不过,「用脚走出来的风景就是比车轮碾出来的漂亮」,徒步露营也让以瑞体会到,想看更好的风景,就要爬更远的山。
▲以瑞在太子尖的第一次重装徒步。
「露营只有一次和无数次」,阿羽说。他带的团里,有一个女孩因为睡不了帐篷,在露营第一晚连夜打车从贵州回了深圳。但真的和野外有缘的人就会被露营「带往户外深处」,参与感越来越强、动手能力越来越厉害,「有一个新人,体验一次之后直接连跟三十次,连续大半年,每周的活动都不落下。」
不过,在阿羽的团队里,「无痕露营」一直是最重要的准则。他给团队成员的营地教育也是从最简单的收营捡垃圾开始,「有的人喜欢耍小心眼,只捡大的垃圾,易拉罐拉环、烟头都不捡,这种人我是不会再接待的。」
说到底,退去的只是一波潮水。而当代人要真正享受露营,或许还要透过那波已逝的大浪,从露营开始,慢慢理解更多有关户外生活的理念。
比如与「亲近自然」相伴相生的具体技能,从如何打地钉、搭建帐篷,到如何在野地寻找水源,对抗不可测的天气;比如什么是LNT(Leave No Trace,无痕山林),如何尊重野生动物和原始地貌,维护户外生活基本的公共道德。
露营或许会是很多人成年后自然教育再启蒙的窗口,也是都市人培养自己对户外感知的开端。正如百年前英国人霍尔德发表的《露营者手册》所说:「露营,是一种人类生存最古老的方式。它教会了人类不少自力更生的方式,增加了人们的体力活动……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兴趣和大自然的热爱。」
接受采访时,阿羽正驱车前往新的露营地,在大雨击打车窗的嘈杂背景音里,他的声音显得很有活力:「我见过的做露营的几乎全废了,但我觉得,我对生活有诚意、对这件事儿有诚意,就没人能消耗我的热爱。」
(应受访者要求,羊一、RON为化名)
相关问答
请推荐一些 探险 类书籍。 - 那只阿夏 的回答 - 懂得1,《彼暗视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探险纪实。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国家地理3,藏地牛皮书4,《我的探险生涯》和《亚洲腹地探险八年》,瑞典著...
探险 一类的书有哪些?1,《彼暗视点》——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探险纪实。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国家地理3,藏地牛皮书4,《我的探险生涯》和《亚洲腹地探险八年》,瑞典著名探险家“...
登山鞋高帮鞋好还是低帮鞋好? - 懂得推荐你上gore-tex内衬,vibram鞋底,的高帮,高帮的好,比低帮重不了多少,丁点,,可以防止崴脚,保护脚踝,防水高度也更好,VASQUE的可以,最近出了款新的高...
关于科普 杂志 推荐科学之谜和NEWTON科学世界- 汇财吧专业问答test[回答]很好的阅读习惯啊,支持!下面是网友推荐的科普杂志,您可以选择阅读,愿开卷有益,学习进步。《科学画报》月刊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于1933年由中...
一些关于旅游方面的 杂志 ? - 149****7991 的回答 - 懂得如果是品质比较好的旅游可以关注下志。《世界》旅游杂志:以打造“中国唯一出境旅行品质读本”为目标的。除此之外,《世界》旅游杂志也是时尚类境...
最好看的 杂志 ?每个人对于“最好看”的定义和喜好都不同。以下是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杂志,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时代周刊》:这是一本以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杂志,提供全球范...
《孤独地球》是什么刊物?为什么被称为旅行圣经?《孤独星球》,英文名《LonelyPlanet》,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由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1972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郊的富兹克雷区创立。...
你看过的悬疑推理类小说,有哪一本令你印象最为深刻?你不会没看过《双宇》吧大概剧情:从一连串离奇死亡事件,到一系列诡异的消失谜团,主人公脱颖而出。根据一系列尼雅人的线索,他们踏上未知的旅途。而解密这...
80年代很好的一本32开科普 杂志 《少年科学》。我想给我的孩子订阅,却难觅踪影。有谁知道它的前世今身么?我也订过这本杂志,不是画报,就是32开的小书。我记得里面讲过一个关于克隆人的科幻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学生要带他表弟去夏令营,结果到了那天一下子来了两个表...
野外生存怎么防蚊虫?10、5月份探险杂志上看到欧都纳有推出具有防蚊驱虫效果的快干衣,兼具抗UV处理,比较方便,出去的时候不用多携带任何物品,但缺点是水洗次数过多,驱虫效果...蜡烛燃...